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育人之心留在故乡的土地上” ——追记全国优秀教师、镇坪中学化学老师李均亚

陕西日报 2017-09-19 06:20 大字

李均亚老师生前在教室辅导学生。刘超摄

本报记者雷魏添通讯员姚正坤

学生们都说,他既是老师,又是父亲。作为老师,他愿为春蚕,甘做蜡烛;作为父亲,他像一根有力的绳索,牵引着孩子们一步步迈向成功。

8月24日,全国优秀教师、镇坪中学教学能手、化学老师李均亚为学生耗尽了自己52岁的生命。

“他连续好几天熬夜帮学生们填报志愿。8月19日晚上,他说头痛得厉害,想睡一会儿,可谁知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起来。一直到第二天下午3点,我发现叫不醒他,便赶忙将他送到县医院。经诊断,他出现大面积脑溢血,已经没有抢救的机会了。”李均亚的妻子哭诉着。

早在2006年1月30日,李均亚就曾病倒过一次,医院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然而,在转院去外地看病前,李均亚看着自己的学生,还是挣扎着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好学习,我一定会回来的,我要亲手把你们送进大学。”

那一天,孩子们抹去泪水,递给李均亚一封长长的信:“很多时候,您不像一位老师,更像我们的父亲,为了您61个儿女,时时刻刻操心,无怨无悔付出。您不是我们的生父,可您和我们谈心的次数比生父还要多,关心的程度不亚于我们的父亲……”那一次,孩子们用感人肺腑的话语唤回了他们的李老师,而这一次李均亚却永远地倒下了。

28年前,李均亚从镇坪县瓦子坪乡中学来到县中学的讲台,任高中化学老师、班主任。任教期间,学生听不懂的,他就1遍、5遍、10遍地讲,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他便单独“开小灶”;学生病了,他送去就医;学生交不起学费,他悄悄垫上……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班上的差等生、后进生渐渐变成了好学生、优等生。

李均亚出名了,广州、西安、咸阳等地的聘书纷至沓来。面对8万元、10万元的年薪,以及提供住房等优厚条件,李均亚都婉言谢绝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参天的大树任何时候也离不开桑梓泥土的滋润,一颗仁爱的育人之心注定要终生留在故乡的土地上。

每一个在镇坪中学工作和学习过的人都知道,李均亚办公室的灯总是全校第一个点亮,门总是最后一个上锁。长期早出晚归也让李均亚的女儿和他产生了距离。“我小时候总是问奶奶,我是不是爸爸亲生的?为什么他从来都不照顾我呢?奶奶告诉我,爸爸当然爱你,只是除了你,爸爸还有60多个‘儿女\’需要照顾。长大了,我渐渐明白爸爸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李均亚的女儿说。

时光飞逝,李均亚的年龄在增长,学校的工作却越来越紧张。高考前夕,学校每周一次测验、两周一次联考,白天考、晚上阅、第二天评。长时间的辛劳,让李均亚的健康每况愈下,最终猝然离世。

9月金桂飘香,又是一年开学季。教室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回不来了,但在孩子们心中,李均亚从未离开。

新闻推荐

邹文玲:用残疾手指刺绣梦想

十根手指,失去九个。为了生活,镇坪县钟宝镇得胜村村民、贫困户邹文玲用仅存的一根手指,学会了刺绣,编织着自己的梦想。31岁的邹文玲,在5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在家中被大火烧伤,失去九根手指。残酷的...

镇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