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泥土的芬芳 ——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摘要]——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通讯员 杨曼
今年暑期,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镇坪县,调查陕南药用植物生长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7月5日一早,在该院院长杨松杰、党总支书记屈国胜的带领下,由12名师生组成的“向秦巴进发,寻药植之本”团队出发了。
探索神奇化龙山
活动的第一站,实践团队走进“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化龙山,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分布状况、采集典型药用植物照片。
化龙山海拔2917.2米,是大巴山第二主峰,陕南地区第一高峰,这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此行的向导——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王卫东和刘平在这个葱郁世界里,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植物课”。
经过两天的考察,该团队初步了解了化龙山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药用植物分药典药原和非药典药原植物,其区别即是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未被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就是通常所说的中草药,主要指地方习惯用药和民间用药。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中国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175种,非药典药原植物种类更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千余种。仅名称以“七”结尾的药材就有几十种,羊角七、竹根七、大叶三七、羽叶三七、鸡血七、蜈蚣七……这些名字含“七”的药材通常具有抗菌消炎镇痛之功效。除此之外,大山里有些植物名字充满诗意,如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它们不仅有药用价值,还有观赏价值。
在化龙山的两天时间里,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知识的洗礼,除了对典型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晰了今后专业学习方向,对大自然也有了更多的敬畏之情。
学习中药材研究新成果
为深入了解镇坪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7月8日一早该团队前往镇坪中药材研究所参观考察。镇坪中药材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采挖过度,野生中药材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镇坪中药材研究所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人工种植和培育,通过科学手段扩大种源、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使得中药材产业有了新的突破。
在该所副所长胡榜文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珍稀名贵中药材驯化圃、资源圃和药用植物标本馆,学习了多种名贵中药材的不同时期生长特性、分布区域以及入药部位和药用价值,也见识了传说中的“救命草”——铁皮石斛。
胡榜文给同学们讲解了该所近几年的主要科研成果——玄参脱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所从研究玄参病毒种类入手,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了适合推广品种茎尖苗培养基,明确了影响茎尖成苗和脱毒率的主要因素,培育出了高质量脱毒苗。经试验,脱毒玄参一般增产幅度在30%左右。
参观结束之后,在该所举行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座谈会。会上,胡榜文、曾广莹等专家分享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他们都认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勇攀高峰。胡榜文说:“我们学农学,最终的目的就是用专业知识和自身智慧为农民群众创造福利。”同学们听完故事,感慨良多,表示今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忘记最初的专业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浮躁、不自大、不彷徨、不颓废,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该院院长杨松杰表示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中药材研究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走进现代药材种植园区
7月10日,该团队出发前往华坪镇,考察连片药材种植示范区。调研中了解到,经土地流转,公司租赁农民土地建成黄连连片种植示范园。通过公司+园区+基地+农户的形式,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公司以保护价收购。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可以收入土地租金,同时可以到公司“上班”,又有了一份工资收入。截至目前,振兴集团共流转土地1300亩、林地4000亩,并计划用5年时间让镇坪县黄连种植达到十万亩。这种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新希望,项目实施以来,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解决了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经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镇坪把握地域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科学规划、循环发展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和培育,不仅给深山里的百姓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也使“中药宝库”成为镇坪发展的新名片。镇坪黄连在获得“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保护”这张名片之后,于今年又入选《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镇坪黄连的品质和人文历史传承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据胡榜文介绍,推动黄连的整体开发和全面发展将成为镇坪打造地域特色的重中之重。
此次实践活动将该院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地方发展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行有所长,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把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莉)年以来,镇坪县四措并举强化扶贫领域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阳光运行。建章立制,提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水平。该县制定《镇坪县社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人、管...
镇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