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信息时代:谁泄露了我们的隐私

汉江晨刊 2016-09-27 00:00 大字

□ 记者 杨迁伟周健

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思念可以浓缩在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封邮件里,也可以坐在家里共享不同语言、不同类别的海量信息。然而,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也经常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骚扰,让人防不胜防、不堪其烦,被犯罪分子利用,让上当受骗者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有受害者因个人信息泄露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么,我们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面对各种安全隐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相关部门又该如何破解这些让人头疼恼火的困局呢?

莫名其妙的电话让人想不到的骗局

8月底,就在大家的目光关注在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后死亡的案件时,一双罪恶的魔爪也伸向了安康镇坪县钟宝镇和上竹镇的高考学生小黄和小陈身上。他们先后接到自我介绍是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有一笔助学款需要领取。按照打电话者的提示,两人分别在取款机上操作后,卡上用来交学费的2万余元钱却悄无声息地被骗子转走了。

如果说小黄、小陈遭遇的电信诈骗尚属“涉世未深,不谙世事”的学生行为的话,那么,前一段时间发生在安康的“买桶油送桶油,只刷卡不收现金”骗局更是让人“做梦都想不到”。当时,在安康城区某小区内,有所谓商家做食用油促销活动。面对商家们的优惠“刺激”,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排队前去购买,在兴冲冲地提着“占了大便宜”的食用油离开时,孰料,他们刚刚刷过的银行卡信息已经被复制,里面的现金也随之被盗刷。

让人叫绝的是,还有骗子居然把骗局设在了“领导”身上。9月6日,市民刘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显示为一个陌生号码,信息里称他是刘先生曾经共事过的老领导李先生,由于号码更换,为方便联系特以短信告知新号码,望刘先生保存,并回复告知。碰巧的是,第二天下班的路上,刘先生恰恰遇上了老领导李先生,经询问该领导并未更换电话号码。与此同时,李先生及本刊记者也先后收到了来自其它退休领导或在职领导的信息,内容都是说自己换电话号码了,要求更改通讯录里的旧号码并回复对方。经核实查询,原来这是骗子在收集你手机里的信息。

使用银行卡有陷阱,使用电话也有陷阱,就连你刚买了一套新房也会遭遇陌生电话骚扰。安康城区的小魏购买了一套新房,可还没拿到钥匙,就接二连三地接到各个装修公司的电话,问你要不要装修,价格优惠多多等等。“房子迟迟没交,本来就有些不乐意,还不停地接到骚扰电话,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五六个。装修公司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呢?好像我买了一套房子全世界都晓得似得!”小魏说。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还会遇到这种现象——儿子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有电话打进来向你恭喜,并问你要不要订“谢师宴”;刚报考了职称考试,就有人发短信说可以帮你英语保过或给你刊发职称论文……“这个世界真特么的太透明了!到底还有没有躲闪的隐私?”屡遭个人隐私泄露拷问的孙先生恼火地告诉记者。

“我的个人隐私信息怎么被泄露的?”

面对种种“陷阱”,受骗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自己的信息别人是怎么“精准”知道的?答案只有一个,是你无意间或另有用心的人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市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另一种是他人恶意为之造成的。”汉滨公安分局一负责人认为:“在众多的信息泄露案件中,他人恶意为之的占多数,而银行、保险、通信运营商、酒店、房屋销售、网站等领域,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之所以会出现恶意为之的现象,一方面,不排除有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出卖客户信息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把客户的信息卖给了商家,这样一来就出现买了房就有装修公司打电话、参加招考就有培训机构上门的情况;另一种可能就是黑客的恶意攻击。他们在相关网站或个人手机上植入木马,继而盗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这就造成了尽管是在正规的网站上填写信息仍然遭到泄露的情况。”该警官介绍说。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们又是怎样“不小心”把自己的个人信息 “弄丢”了呢?记者了解到,商家促销、办理会员卡或各种消费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只要你参与,就得登记姓名、住址、电话或者是扫二维码的情况,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就有信息被泄露的潜藏危险。同时,一些不良习惯也会把个人信息在无意识中泄露。比如,随手乱扔快递单、收款单据、证件复印件以及在微信、微博和QQ上晒照片等行为,都让有心的不法分子得到信息源。就拿“买桶油送桶油,只刷卡不收现金”诈骗来说,诈骗分子抓住了市民安全意识淡薄、贪图便宜的心理,使用了一台经过改装、可以储存银行卡信息的POS机,只要持银行卡在机器上操作,后台就会记录下卡的信息,也能截取卡的密码,这样就能复制到一张可以正常使用的银行卡,然后到异地进行盗刷。

除此之外,还有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借贷款项、开办公司、申办信用卡继而恶意透支等情况。更有甚者,根据信息的内容精确实施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如冒充快递员直接上门抢劫,冒充熟人进入单身女性家实施抢劫、强奸等等恶性犯罪。

怎样为个人隐私信息“加把锁”!

对于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市公安局一警官认为,信息安全涉及多个部门,泄露的渠道和途径也多种多样,在办案的过程中明明知道受害人的信息已遭到泄露,但由于泄露途径、渠道多种多样,往往查起来很费力气。因此,他希望相关部门在加大打击恶意泄露个人信息的同时,市民也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信息安全“加把锁”。

那么,市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该警官告诉记者,对银行卡、社保卡等具有金融性质的重要信息,市民们一定做到妥善保管,不要和身份证一起存放,更不能在卡上书写密码,以免不小心遗失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贪便宜,做到不在非正规的商场、门店等场所登记自己的信息,最好不乱扫二维码;在网上做一些无关紧要的注册登记时,尽量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不在网上晒照片、晒生活,更不能手持身份证照相在网上发布;对快递单、电话费等票据应妥善保管,不随处乱丢,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特别是在金融部门或大型商场取款或刷卡时,最好用手遮住你的密码号,因为这些场所为安全防范而设置的“三维立体”、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你不能保证它的“后台”有没有恶意“觊觎”你密码的眼睛。

那么,信息万一被泄露如何处理呢?“对方发信息要求你汇款等涉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核实;如果对方说你中奖、有惠农补助、奖学金、重金求子等,让你到银行ATM机操作,你一定要注意了,这就是骗你入局;如遇到可疑情况又拿不定主意时,应及时与警方联系。”市刑警支队一名刑警如是说。同时,他还认为,在打击利用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时候,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在2009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七)中首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确立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给予全面保护的立法精神。但从总体上看,该罪状表述仍显简略、模糊,以致司法实践中困惑较多。加之个人信息运用范围广、泄露渠道众多,要单独的就信息泄露进行立案查处,其难度非常大,且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但可喜的是,目前,安康市已组建了反诈骗中心,专门打击盗取个人信息“精准诈骗”犯罪,这种多部门联动的执法行为,将对个人信息安全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

同时,记者用近日网上流行的“八个凡是一定要牢记”作为本刊给读者的防骗寄语: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一概不要信!能做到这“8个凡是”,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新闻视点

新闻推荐

牛头店镇深化“支部+X+贫困户”脱贫

本报讯(通讯员王道静)为进一步推动党建精准指导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镇坪县牛头店镇积极探索“支部+X+贫困户”党建促***模式,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中心推动作用,力促贫困户按期脱贫。该...

镇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