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斩“穷根”
通讯员 马艳 黄莉
庭院边,竹片围成栅栏。栅栏里,三五成群的土鸡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啄地觅食……走进镇坪县曙坪镇安坪村村民陈治龙的家,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陈治龙家4口人,一家人就靠几亩薄田度日,收入甚微。妻子杨德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儿子上学、爱人的治病费用、孩子的学费和日常开销,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的困境,扶贫干部因户施策,帮助他家制订了“扩大养殖规模+学习技能”的脱贫计划。依据依山傍水的优势,帮他发展起林下土鸡养殖产业。目前陈治龙家养殖的土鸡已发展到200只,上门买土鸡和鸡蛋的人络绎不绝,一年下来挣了2.6万元,陈治龙一家人乐开了花。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关键。***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富民产业载体和路子。因此,镇坪积极培育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不强,村子难富。华坪镇团结村,原本是个产业“空心村”,为促进村子致富,镇坪确立“产镇村相融”理念,根据区位优势为其规划,引入振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助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镇建成林下黄连产业基地4000亩,大棚黄连500亩,去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相邻的几个村经过分类指导,重点发展高山蔬菜、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园。
“过去,我们全家年收入就只有8000元,现在每年土地流转收入2000元,种植黄连能挣5000元,在产业园区务工两个人能挣3万块,人没有以前那么辛苦,收入却大大增加了。”华坪镇团结村村民张国义感慨地说。
“***不是撒胡椒面,我们根据群众的贫困原因,由贫困户自行‘点菜\’,决定具体的产业发展思路。”华坪镇扶贫干部介绍道。在华坪镇,按照群众意愿,镇村及帮扶干部积极扶持引导村民发展生猪、土鸡养殖业、高山蔬菜产业、药材种植……
“每一家都有实实在在的扶贫项目和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贫困户刘林学喜滋滋地说。
新闻推荐
把“富脑袋”摆在“富口袋”前面 镇坪通过道德扶贫破除“等靠要”思想
本报讯(通讯员马艳谌玲)“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镇坪在对贫困户的调研走访中发现,相比物资贫穷,精神贫穷问题更为严峻。面对这一困境,近日,镇坪以道德文化为引领和抓手,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在脱贫攻坚...
镇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