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魏有奇的“老兵颂”
魏有奇历时三载,花费30余万,走访了健在的200多名抗战老兵
新闻提示
为了铭记历史,弘扬爱国文化,彰显民族精神,4月25日,由民革西安市委员会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台儿庄战役77周年《中国抗日老兵颂》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诗人魏有奇倾心创作的长篇史诗《中国抗日老兵颂》集纳400多首诗词、5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以健在抗战老兵口述亲历为基调,展现中国军队顽强抵御日本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战史,彰显了在抗日救亡旗帜下,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丽凯歌。
户县百岁老兵张志端,七七事变卢沟桥战斗中,用大刀和鬼子拼杀,至今留有眼疾和腿伤;西安东郊96岁老兵杨俊青,在淞沪保卫战中,负伤再战;铜川95岁老兵鲍鸿海、咸阳百岁老兵张锐侠在台儿庄战役中,手刃敌寇无数……诗人魏有奇为获得详实准确资料,自驾小车,走遍了陕西的山川城乡,历时三载,耗资逾30余万,寻访抗战老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记者: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悍然侵华,数万中华儿女为民族赴难,前赴后继,在抗日的烽火中抛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您是如何萌发了寻找老兵的想法?
魏有奇:早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后,我先后去了重庆、宜昌、常德、长沙、武汉,既而又去了南京、上海、雁门关、中条山。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我都想去看看,了解战史,体会当年。令人难忘的是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大量的资料、文献、图表、实物面前,我看到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杀烧淫掠的滔天罪行。我边看边流泪,屏住呼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回来后,我愤然一气写下了《南京大屠杀》《中国慰安妇》等诗篇。当我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后,真正知道了民族英雄的魂魄和血肉之躯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台儿庄血战中士兵手持大刀、身捆炸药、跳上坦克、杀入敌群,跟敌人同归于尽。炸桥,断路,把鬼子团团围歼。创下了人类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孙连仲是西北军的首领,参战大多数是陕西人。陕西娃手提铁桶,用笤帚蘸墨,在台儿庄的土墙上书写“生在陕西,死在山东!”多么悲壮豪迈的语言,多么高大震憾的义举啊!
两年多时间,走访参观了全国二十多处抗日遗址和纪念馆,为的是释放我对抗日英雄的敬慕之情,掌握真实的史料,寻踪烈士的身影,厘清我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写出真实的历史篇章。当我走完这段漫漫长旅之后,才发现,我的全部心思甚至灵魂都被“抗日”这个魔盒吸附住了,不能自拔。从此以后,能使我不知疲倦的,精神焕发的,如痴如狂的,便是寻找健在的抗日老兵。经多方联系搜集资料,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2012年春,我踏上了看望中国抗日老兵的漫漫征途。
跋山涉水仰望民族脊梁
记者:寻访抗战老兵,注定是一场艰辛的跋涉!
魏有奇:我自驾小车,走遍了陕西的山川城乡,东走韩城、蒲城、澄城,大荔、渭南、临潼;北至榆林、黄陵、铜川、富平、高陵;南到汉中、南郑、城固、安康、白河、平利、镇安,商洛、商南;西行宝鸡、岐山、眉县、武功、长武、彬县、乾县、三原、咸阳;历经春夏秋冬,寒冷酷热,忍饥挨饿,穿山过岭,徒步行走,一路艰辛自不必多说,甚至几次差点车毁人亡,但这些都不是我的心头之殇,而要命的是,在走访老兵的那些日子里,我似乎变成了一座机械的摆钟,心的时针每天都在眼泪和微笑之间摆动。
去年5月21日,我们一行四人去看望镇安柴坪镇金虎村牛富德老人。老人在山上住,一条非小车通行的沙石小径,因路途遥远,我开车缓行。过一个硬弯,还要倒退一步车才能上坡。一路荆棘蒿石,悬崖危空。到家后一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周围都是白云山峦,此屋犹在云里,最高最险。下山时,他们三人都不敢坐车了,徒步走路。我休息了一会,独自开车下山。又到那个硬弯处,还须后倒才能下山。几次倒不上去,前右车轮已在悬崖边,车还不停下滑,刹不住了,手机和皮包放在后备厢,无法使用。我只好长鸣喇叭呼救。深山空荡人烟稀少,半天没有回应。我想今天完了,正在想着,忽然我车后来了三个成人一个儿童,他们赶上前用力后推,我急后倒,打转方向,车才转到路上。庆幸,躲过一劫。
还有一次,由安康白河县去镇坪县八仙镇看望曾思友老兵,途经湖北竹溪大山,一整天开不出壑林险径,一路未见村舍,也没有加油站和过往车辆,差点油绝路宿;去陕北榆林看望老兵金文耀,途遇暴雨重雾,拉煤大车横冲直撞,小车既不能停又不敢开快,只能小心翼翼慎行……
记者:如此艰险,想到过后悔和退缩吗?
魏有奇:无怨无悔!每次看望老兵,我都会带一些米面油、水果、牛奶等。带的薄礼中,最令老兵和其家人感动的是书法作品。长安楹联书画院张博文院长组织发动了二十几位西安地区的书法家,他们用心、用情书写了“抗日英雄,民族脊梁”。老兵们的心颤动了,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受到如此的赞誉和颂扬。他们流着泪,让我感谢书法家们,他们有的珍藏了,有的裱了装在镜框之中,挂在屋中间。
抗战中的英勇壮举
记者:抗战老兵不仅仅是一个个老兵,他们更是历史的一部分。寻找、关爱、记录这活着的抗战历史,说实话,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
魏有奇:是啊!陕西健在的老兵,几乎参加了全国抗战的各个主要战场。户县百岁老兵张志端,七七事变卢沟桥战斗中,用大刀和日寇拼杀,至今留有眼疾和腿伤;西安东郊96岁老兵杨俊青,在淞沪保卫战中,负伤再战;铜川95岁老兵鲍鸿海、咸阳百岁老兵张锐侠在台儿庄战役中,手刃敌寇无数;蓝田93岁老兵李文彦,在武汉会战中,押着日俘游街示众;汉中102岁老兵钱歌尘,在长沙会战中,彰显了秦人的威风;商州91岁远征军老兵杨德全、宝鸡96岁远征军老兵刘明基,在缅甸密支那,康谷河驱倭扬威,血染外域;乾县96岁老兵张同顺,被俘在日做工,聚众打死日本警察,火烧车站,扬威名古屋;安康96岁老兵曾思友,血染中条山;八百壮士跳黄河幸存者93岁乾县老兵王振英,被大石挡住,留得一命鉴证历史……
还有,蓝田老兵李天仁,在和鬼子白刃战中,鬼子用刺刀从他耳后左进右出,鲜血喷流,他昏厥于战场,后经老百姓在尸堆中发现,救了一命,治愈后他又冲锋陷阵,为国效力。现在脑后刀洞留痕,天气变化有隐痛。宜君英雄刘怀斌老人,当年参加了中条山战役,敌弹炸伤了他的右眼,他不下火线,直到抗战胜利才回老家。乾县老兵俱文义,在与日寇激战中,双腿被炸弹激起的沙粒将肌肉剥光,骨筋全露,他咬着牙,坚持战斗。西安老兵尹士悦驾驶的飞机轰炸缅甸腊戎,并参加了远东法院在东京审判战犯的会场……
记者:曾经年轻的生命穿过枪林弹雨、曾经火热的青春浴血奋战沙场,硝烟散尽,他们脱下戎装,深藏功与名,选择回归平凡,甘于寂寞。寻访抗战老兵,其实是寻找还原真相的路径。
魏有奇:我看望过200多名健在老兵,他们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年轻的八十多岁,年老的逾百岁。有的还能走动,有的卧床不起;有的神志清楚,有的耳聋失聪,双目失明。他们中多数人的身上伤疤累累,有的身上还留有敌人的弹片;有的光荣负伤,肢体不全;有的留有破旧的战争纪念品,有的一无所有;有的鳏寡一人,膝下无子女;有的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真应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唯有当老兵们谈起自己当年的抗日经历,都是慷慨激昂,泪流满面。他们往往亮出自己的伤疤,拿出自己珍藏的宝贝文物,来佐以真实,惶恐别人不信。甚至总怕遗漏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情节和细节。我能感觉得出来,他们在用风烛残年的最后一丝温度,激活着自己冰封的故事,在讲给我听,留给尘世。
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记者:历时三载,耗资30余万,走访了健在的200多名抗战老兵。在泪水和悲愤中,昼夜疾书,终于完成了《中国抗日老兵颂》诗集创作,向您表示祝贺!
魏有奇:谢谢!我是在完成自己的心愿。诗集集纳400多首诗词、5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以全国各地散居在陕西地区的健在抗战老兵口述亲历为基调,从而展现中国军队顽强抵御日寇,英勇悲壮的战史。诗作《中共东北抗日联军颂》、《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百团大战》等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美国飞虎队》、《盟军抗战殉国纪念碑》、《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等是对国际盟军、华侨抗日的赞颂;《铁骨柔情汉》、《赤贫犹忠诚》、《风雨伉俪颂》、《烽火丽人行》、《白河夕霞恋》、《烈火炽爱情》等,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老兵烽火爱情、夫妻忧乐……
老兵们不论处在什么境况下,从不怨天尤人,没有牢骚,没有怨言,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于清贫,甘于寂寞,甚至他们为当年不被鬼子打死,能活到今天,还心存庆幸,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知足而乐,这就是抗日老兵的精神世界,是他们人性本质最闪光的,最本质的,深藏不露的金子般的可贵之处。正是由于有了他们这些金子般的闪光点,才使我写出了一百多首歌吟健在老兵的写真诗,故而名为《中国抗日老兵颂》。诗中有眼泪,有伤痕,有痛苦,也有欢笑;有鲜花,也有刺刀;有青春浪漫,也有黄昏恋;有青年时的潇洒,还有中年时的挺拔,也有老年时的佝偻;有思念,有呐喊,也有祝福;有大爱,也有小情……这一百多首写给老兵的诗,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老兵们自己,那是他们辉煌,是他们的心声,是他们的风采,而我只是一个记录者罢了。
镇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