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创新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日报 2019-01-07 07:18 大字

本报讯(记者程伟)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2018年以来,安康市水利部门探索出4种农村供水良性运行管理模式,确保贫困地区群众安全饮水。

2018年,汉滨区采取分片设站、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的办法,一次性解决全额事业编制75人,在区水利局设总站,下设8个片区分站,分站管理34个镇(办)及村级供水工程,形成了“全额拨款”的“汉滨模式”;旬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方式,成立镇、村供水公司,公司下设3个片区中心站,中心站管理18个集镇供水水厂,全县一次性解决66个公益性岗位,每人每年财政补助6000元,其余部分由供水企业解决,形成了“差额补助”的“旬阳模式”;紫阳县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盈亏相补的办法,县上成立县级供水管理站,各镇成立供水分站,分站人员与县级供水管理站签订聘用合同,工资从水费收入中解决,形成了“自收自支”的“紫阳模式”;汉阴县经确权登记,将价值400多万元的供水设施交由民营企业经营,合同租期30年,公司12人管理10个水厂,供水服务范围涉及3个镇21个村10所学校50户企业,共计6万多人,年度经营收入达到112万元,实现了市场化经营,形成了“企业租赁”的“汉阴模式”。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安康市规模以上供水工程采用以上4种模式管理的工程共233处,落实管水员1678个,惠及220余万人。

新闻推荐

二O一八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落幕金新康获“创客故事奖”

本报讯(记者赵有良张力宏)12月26日,2018汉江流域创客英雄汇展演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12名来自汉江流域12个城市的先进典型...

旬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