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亩良田种野菜 百余户农家“土里刨金” 再见粮食 你好野菜
记者 艾蓓 通讯员 彭红梅
盛夏,阳光有些刺眼,旬阳县铜钱关镇随处可见茂林修竹,前些时候风靡市场的竹笋已经抽枝展叶,走进位于该镇马保村的拾金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却看见冷库货架上层层叠叠堆满了袋装竹笋。
“我是先和酒店签订单,再进村收购,今年春天一共购进竹笋15多万公斤,全部用盐水腌制保鲜,分批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既避开本地市场的供应高峰,也通过分批销售确保销量和价格平稳。”公司负责人石金芝这样为我解惑。
“除了竹笋,咱们现在还卖什么?”
“我们还种的有灰灰菜、马齿苋、蒲公英、雪樱子等八个品种,但现在我还舍不得卖,做好种植、采收、加工和保鲜就行了,等到冬季绿色蔬菜紧缺时,这绿盈盈的山野菜才更抢眼,才能卖个好价钱。”
平日里被农民忽视,甚至当杂草锄掉的野菜,被石金芝视为“山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野菜野生水果种植资源基地等达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建起了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和北京大鸭梨集团、宝鸡艳阳天宴会中心、甘肃好的酒店等签订了供货协议,仅北京大鸭梨集团旗下98个酒店,今年的竹笋和山野菜订单就达500吨;一季过后,观望的村民心动了,县农林科技局和镇政府因势利导,石金芝又按照“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带着村民一起干。
“厂里有工人收购,你赶快拉去,免得太阳晒久了菜不新鲜,折了秤你也不划算。”石金芝在一辆停靠路边的三轮车旁减了车速,被喊做蒋家嫂子的笑弯了眉,揭开车箱上遮着的塑料布,两筐雪樱子芽尖,嫩绿的叶片上舒展着紫色的脉络,宛如蓓蕾初绽的花朵。
据石金芝介绍,这是公司帮扶发展的贫困户,家里种了2亩野菜,一年收两茬,赚七八千不成问题。像这样的农户,仅铜钱关镇已经有103户。
天宝寨村六组,清冽的河水旖旎而来,河边的玉米地郁郁葱葱,间或几块姹紫嫣红,格外抢眼,石金芝说那就是雪樱子,是山野菜市场新宠,一小袋就卖3.5元。
地里一字排开6人,都是公司在旺季雇佣的临时员工,春夏季野菜长得快,为了抢“鲜”,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工作,直到正午时分,动作快的贾坤莲说:“公司实行绩效工资,一个人采摘大半天就能赚60元至100元,关键是技术简单、又不用出多大力气,妇女、老人都干得了,这可不就是在家门口拾金子吗。”
驶入另一个山头,沿着一段逼仄的水泥路斗折前行,石金芝指着一片长满杂草的土地,“石坎下是去年栽植的5.6万株花椒芽菜,冬天全部被冻死了;坎上这块地,原本种的是灰灰菜,管护没有做好,达不到质量标准,前些天让工人全部毁了。”
“山上随便挖的野菜没有你这鲜嫩都能吃,规模种植的质量再不济也比野生的好些,便宜些卖不就行了吗?冬天气温低,为啥不用大棚种植?”
石金芝的表情略有些凝重,“我们是全省第一家开发山野菜的企业,天然和质量是出奇制胜的法宝,所以我不用大棚、不用化肥,这块地一季损失了12万,但质量和口碑保住了。”
山野菜功效和口感独特,除了做菜还能干啥?
“蒲公英、养心菜,我们把嫩叶子加工成保鲜菜,嫩茎和老叶子加工成茶,这两种茶都有保健作用,即将上市销售。”
走进加工车间,略有些空荡荡,石金芝有点无奈,“去年才建的加工厂,今年又把基地面积扩大到500多亩,再加上租地、给贫困户提供种苗、收购竹笋,前前后后花了好几百万,野菜自动清洗分拣包装设备至少要八十多万,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贫困户和员工都指望租金、工资过日子,手头仅有的资金我得给大家留着。”把野菜像庄稼一样精耕细作,像商品一样进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土生土长于铜钱关的石金芝想做的事情还很多:计划带动群众种植香蒿,建设香蒿挂面生产线;筹备启动即食竹笋、山野菜拼盘配送等系列项目;应周边几个镇的邀请,逐步把种植基地向外扩张,达到2000亩,实现山野菜年产量7000吨,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拾金子”。
新闻推荐
通讯员邓雪蓝玉米作为粗粮界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中深受人们喜爱。而黑玉米富含大量花青素,不仅口感软糯且营养价值极高。目...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