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邂逅王宝先生

汉江晨刊 2017-12-26 09:40 大字

国画(局部) 王宝 作

近日到群艺馆观看《墨韵安康——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忽然在大厅一角看见有人在挥笔作画。感觉稀奇,就走近去。恰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朋友也在围观,他低声告诉我,这就是安康有名的画家王宝。

王宝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也略略知晓他的一些传奇故事。他最早是以剧作闻名的,且做过安康歌舞团团长、群艺馆馆长。2000年一场大病,突如其来的脑梗几乎让他要提前与这个世界谢幕,他却幸运逃脱,随后一心一意潜心作画。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是蒲松龄的感慨。王宝先生正是这样的痴者。

关于王宝先生的故事,网上搜索到任河纤夫的文字,介绍比较详备。这里摘录如下:

王宝,字许生,1948年出生,陕西旬阳人。老三届高66级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渭南师专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先在安康歌舞剧团担任编剧,后任团长,曾与赵季平合作歌剧《榆钱儿》获陕西省首届戏剧节二等奖。又调入安康市群艺馆任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剧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喜好书画,博览自学,虽人生坎坷,终锲而不舍,他的写意花鸟、山水画渐成面目。

人生舞台,自有各人面目,王宝甘居寂寞,不贪世声。2000年3月,突发脑梗,几死。辞去一切俗务,拾起少时所好书画,醉心在书画的天地里。复次又得急性胰腺炎,又几死而未死。因语言有碍,取斋名“半雨(语)山房”以自嘲。除去病期,满算十年,身居陋室,闭门对贴临字,依谱摹画,笔耕不辍。

王宝先生和我的叔父有交往,我却是第一次有机会聆听王先生说法。很自然就特别留意他笔下的内容。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王宝先生在这里不是在作画,而是在临摹展出在这里的同行作品。我们看见时,他正临摹的是西安画家王习哲先生的一幅水墨山水。

对艺术的追求是一辈子的事情。王宝先生感慨,但是我现在就是花几万元去寻找拜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已经找不到了。没有人接受我这样的老头子当学生。

这种高水准的展览成为王宝先生眼中难得的学习。年轻人手揣在怀里还觉得冷,老人认真观察、潜心揣摩、一笔一划描摹,不觉得寒冷、不感到倦怠。

“只要比我画得好,都是我学习的老师,与年龄没有关系;艺术追求是终身事业,与年龄没有关系。”王宝先生如是说。

我摘录了一些介绍名家大家肯定赞扬王宝先生书画成就的文字,王宝先生嘱我删去,“追求艺术境界永远在路上,平常心对待一切事情。这不更好!”

□ 记者 璩勇

新闻推荐

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

(上接一版)1000余人增加到6万人,年水费收入从520元增加到112万元。以前地处偏远的贫困群众家里经常停水,水质也不好,虽建成了供水工程,却没有办法长期为贫困群众供上优质自来水。公司接手后,建设备用水...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