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领促发展 产业拓开致富路

经济特刊 2018-05-21 09:59 大字

通讯员 许兵 叶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能不能脱贫,得看产业行不行。近年来,石泉县中池镇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在特色产业及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蚕桑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独具风格的脱贫致富发展之路。

“以前乡亲们外出打工挣钱,不少田地都荒了,土地、林地等资产成了沉睡资源,农民端着‘金碗\’没饭吃。现在我们利用这些空地建起苗木花卉产业园,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城镇社区投资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园的负责人杨兴刚介绍。

近两年来,在支部引领下,城镇社区成立了南湾土地流转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公平”原则,大力推行“三变三转”模式,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后又通过减低原有土地租金成功吸引石泉县绿通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到社区投资,发展苗木花卉、果树种植100多亩。

现如今,有的当地农民用土地换取股份,成为合作社股东,与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盟,积极自觉参与管理和经营;也有农民将土地换取经营权,当绿通公司将产业培育成熟后,分给他们,使他们从传统农民转变为产业大户。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到产业园打工,有效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我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出去打工,生活来源一直是个问题。现在我们村发展了产业园,在这里工作一天能赚100元,还能把孩子照料着。”正在打理苗木花卉的张大姐高兴地告诉我们。目前,苗木花卉产业园已吸收20多名贫困户到园区务工,带动贫困户年增收5000余元。

据悉,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将与河对面堰坪村的水色田园建设项目相互呼应,形成中池镇“产业特色镇、旅游新兴镇”建设亮点、标杆。在平坦笔直的水泥路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大棚,这是堰坪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蔬菜瓜果区,到观赏花卉区、再到中药材种植区,这里的每个大棚在村民打理下,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

为让土地资源“活”起来,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堰坪村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和“支部+能人+X”村域治理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信息服务等方式,以农村能人为核心,立足本村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资源优势,紧紧抓牢发展机遇,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张莉、鲍东黎、陈向阳等致富能人,积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现已建成现代设施蔬菜园300亩,观赏花卉200亩,特色中药材白芨40亩。

“我们以前就种种油菜,时令蔬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大棚里种中药材。”正在栽种白芨苗的叶大爷说。堰坪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在党支部引导下,依靠能人技术,以特色农业为主打,以线上电商企业、线下农产品体验店为纽带,把产业发展优势融入到电商渠道内,架起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军民村,农民种的红薯全部送给能人冯宣江建起的民丰农产品合作社,农户不必为没有销路而发愁;民丰合作社将收购来的红薯加工成农家特色红薯粉条,合作社不必为没有新鲜充足的原材料而发愁;红薯粉条由贫困户加工制作,既解决了合作社人手不够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经济来源;包装好的成品直接运往合作社线上营销点,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民丰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冯宣江告诉我们,合作社刚接了一笔大订单,冬季里生产的粉条都已全部预订出去了。据了解,2016年在军民村党支部帮助下,村里能人冯宣江办起民丰农产品合作社,跟村里贫困户签订150亩红薯收购合同,再通过村里政策补贴,这些贫困户种1亩红薯有1000多元收入。现在的军民村,通过运用贫困户产业发展政策红利和土地入股,撬动贫困户与村产业能人“牵手联姻”合作发展产业,并实行保底式分红,帮贫困群众找到一条稳妥增收脱贫的门路。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推行“支部+X+贫困户”模式,2017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97元,较上年增长11.3%,初步实现了打造“产业特色镇,旅游新兴镇”的发展愿景。

新闻推荐

石泉警方破获系列盗窃电缆案

本报讯(通讯员刘庆勇刘晓琳)近日,石泉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重大盗窃电缆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串并案件6起,涉案金额高达5...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