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泉:推动精神物质双脱贫

安康日报 2017-09-18 10:05 大字

通讯员许兵

对于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的贫困户周传新来说,近期可谓双喜临门:移民搬迁住上了新房,儿子还考上了大学。“要是以往,两场酒席要把人办得精疲力尽,今年镇村推行的集体搬家礼、集体升学礼,让我们一家人少了很多事,既节省了开支,又腾出了更多时间去抓产业、搞增收!”周传新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石泉县通过深入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积极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弘扬正气,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形成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育、治、带、导” 立起新民风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石泉县政府县长周耀宜坦言:“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不少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还有贫困户‘等着干部送小康\’。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着力在转民风、扶志上下功夫,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石泉县针对农村存在的不诚信、不孝老、不节俭、不上进、不和睦以及部分贫困户缺乏斗志等现象,始终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坚持从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思路上启发、帮扶上用心,着力把好习惯、好民风、好精神内化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该泉坚持把推进新民风建设与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育、治、带、导”的原则,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主线,把实施乡风文明综合治理作为重点,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带动民风向好。通过建立典型示范、机制约束、惩恶扬善等机制,切实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之魂,立起“诚、孝、俭、勤、和”的文明新风,立起遵规守法的良好氛围,立起“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立起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着力解决农村精神扶贫这个关键问题。

地处后柳水乡和中坝大峡谷两大景区之间的中坝村,以前总是聚不来人气。“关键还是村民穷怕了,民风上出了问题!”中坝村支书陈厚红说,通过扎实开展新民风建设,以建章立制规范群众行为、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先后吸引30余家商户和企业在村里落户发展,带动94户332人脱贫。勤劳淳朴的民风开始在这座美丽的小山村复苏,特别是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公司在中坝村打造的特色作坊小镇,不仅让当地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创业,还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观光体验,带动了消费,促进了发展。

建章立制厚植新民风

培育新风正气,需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效。今年以来,石泉紧扣新民风建设的核心内涵,切实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书记牵头主抓的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了责任清单。通过扎实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形成勤劳节俭、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新风尚,切实扶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过去由于婚丧嫁娶等“人情宴”名目繁多,盲目攀比风盛行,人情负担过重成为群众的一大致贫原因。石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关于农村移风易俗相关规定》,指导各村完善了村规民约,健全了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明确了红白喜事的办理标准和随礼上限金额。同时,组建成立民风纠察队,强化对各村执行移风易俗情况的督促检查。今年以来,县纪委已对违反移风易俗相关规定的(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石泉创新不胜任干部甄别机制

本报讯(记者郑斐通讯员陈媛)8月29日,记者在石泉县某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局有410多名干部,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多人,由于年龄、能力等方面因素,一些人已越来越不适应岗位要求。今年4月,局里向县上提...

石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