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稳定信心抓牢产业勤劳兴业

经济特刊 2017-06-19 08:33 大字
支部书记叶方海免费为贫困户小蚕共育谭文昌摄

青泥涧村蚕桑主导产业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是市场力量的拉动、行政力量的推动和科技力量的支撑,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地域特色和优势,坚守齐心共同努力,才趟出了这样一条蚕桑产业发展“青泥涧”模式。

建基地栽桑园,四个转变是关键。石泉在启动蚕桑大县发展战略初期,曾出现过“铺天盖地栽桑,家家户户养蚕”的盛况。但一受茧丝绸市场疲软情况影响,挖桑、砍桑、毁桑园的现象就十分突出,桑园面积一度萎缩。为破除这一难题,中池镇大胆在思想上解放、在生产方式上转变,即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镇推进向重点区域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达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的目的。中池镇特别是青泥涧村,在栽桑建园基地建设过程中,给蚕农讲前景、讲效益,动员他们舍得好田好地集中连片建丰产园,坚持走规模化、科学化兴桑养蚕之路,青泥涧村先后新建、改建高标准密植桑园600亩,这为如今该村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引奖励牵,基础配套走在前。政策撬动对于产业持续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中池镇历来把蚕桑产业看得很重,持续不间断创造条件、执行政策惠及蚕桑产业,先后科学制定《农民增收蚕桑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蚕桑产业建设奖补方案》等产业规划和奖补办法,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抓蚕桑,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用于强村大户建设、基地基础建设、科技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奖补和扶持。其中青泥涧村依托良好的政策发展机遇,先后修建标准化蚕室5500平方米,建省力化蚕台3500平方米,蚕农得到奖励扶持50多万元。同时联系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在镇设蚕桑技术服务站,在村配蚕桑技术辅导员,建立了镇、村技术服务与物资配套服务网络,保证了蚕农安心长远发展。

三要素四要点,科技推广强手段。科技运用同样是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必须手段。叶方海介绍说,以前一张蚕防治病用药成本在50多元,现在不到20元,以前一个季度养5张蚕就得请10来个工人忙15天左右,但现在修建了省力化蚕台,运用了自动上蔟、机械消毒等技术后,一季养10多张蚕也只需3个工人干8天即可,大大减少了养蚕成本。该村常驻蚕桑技术辅导员贾安平说:“这得益于科学养蚕方式,在桑园管理、养蚕技术、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等方面探索建立了简易高效“345”蚕桑生产技术体系,即高效桑园建设三要素(品种、密度、树形)、管理四要点(机械作业、配方施肥、化学除草、间作套种)和简易养蚕五项技术(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多批次养蚕、自动上蔟、机械消毒),这些技术的普及让蚕农节省了劳力成本、降低了病症风险,保证了蚕农养蚕有钱赚。”

抓协会签定单,农民吃下“定心丸”。前几年村民叶友林还对养蚕犹豫不定,担心价格上不去,不如外出打工。但很快,他打消了顾虑,不仅加强了自家桑园施肥管理,还流转了2亩多桑园加大规模化养蚕。究其原因,是他加入了青泥涧蚕桑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又与石泉县蚕桑龙头企业(公司)签订了蚕茧收购合同,企业承诺保护价收购,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用叶友林的话说“签了合同,好比给我吃了定心丸,养得多就能挣得多。” 据了解,每年中池镇都会牵线搭桥组织缫丝企业与养蚕合作社及大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设立流动收购点,减少蚕茧收购中间环节,实现蚕农向加工企业直销蚕茧,保障蚕农利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强堡垒育能人,带领蚕农把钱赚。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青泥涧村积极探索“支部+X+贫困户”、“支部+能人+X”等农村党建带动发展的有效实践模式,通过书记带党员、党员带能人、能人带农户(贫困户)等方式,引领全村群众持续壮大蚕桑产业。在兴桑养蚕每个环节,党员大户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到桑园蚕室互帮互学,带头运用新技术,带头帮助贫困户,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在蚕桑产业发展环节上凸显,充分体现了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如今,全村38名党员带出了养蚕能人57人,更加坚定了全村家家户户兴桑养蚕、发展致富信心和动力。

兴桑养蚕的“青泥涧”模式

从市场波动中转方式稳信心,从劳动实践中探路子勇创新,从村域发展中积经验成模式,青泥涧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实践,为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带来了深刻启示。

只要有信心,桑叶变成金。一年栽桑,几十年受益,广大蚕农千百年来早已体会到因蚕而兴、因桑而富的重要性。但中途市场波动,茧价持续走低,部分蚕农又没能跟上方式转变节拍和步伐,导致对蚕桑产业失去信心。但从青泥涧村看,只要坚守住桑园不砍、养蚕不丢的村民都走上了脱贫路。只要政府用好有力之手更多做好引导、做好保障、做好科技服务,使广大群众能掌握产业发展先进技术,使群众内心对蚕桑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就能达到蚕农增收,兴桑养蚕致富之路。

产业很重要,一定要抓牢。实施***,应多把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多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来引领群众精准脱贫,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从青泥涧村看,正是坚持蚕桑产业不放松,同时开辟养蜂、辣椒种植等新的产业种类,抓住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脱贫路艰辛,勤劳应为本。虽说古有“勤养猪、懒养蚕,二十八天见现钱”一说,但现实中想把蚕养好,勤劳是第一位的。从青泥涧村看,正是该村形成了一个勤劳脱贫、勤劳致富,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大氛围。脱贫攻坚工作中,更应该注重“扶志”,浸透“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加上科学帮扶措施,才能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 张会军

新闻推荐

石泉工业踏浪转型升级

本报讯(通讯员陈雪)2017年上半年,总投资1.2亿元的奥邦智能制造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它是石泉工业技术进一步创新的成果,也标志着石泉工业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日前,在石泉县工业园区的i5智能工厂车间,5台机器...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