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记者原登荣
“我家四口人最多能住多大的房子?每平方米要多钱?啥时能批下来?"一大早,家住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柏安村四组的张合期就赶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忙着咨询移民搬迁事宜。眼下,这是张家的头等大事。
5月11日,省政协“县域经济及城镇化建设"调研组来到当地调研,移民搬迁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搬迁户老张的心愿
从萌生搬迁想法到办理手续,张合期只用了三天时间,在外打工的二儿子他还没顾上告诉。
老张至今还住着30年前盖的土房。前两天一场大雨,既漏雨墙体又有些开裂,老屋让他更多了担心。
搬还是不搬,成了老张的心病。老屋和熟悉的生活毕竟已伴随他几十年,他怕搬迁后一切都难适应。
但房屋危险加剧,帮他下定了搬的决心。“汛期快来了,我怕再不搬会出事。"他实话实说。
按照池河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核算,老张家属于贫困户,依据相关规定,按照每人不超过2500元建房标准,全家四口人最多可申请100平方米住房。也就是说,老张全家只需交1万元,就可搬进新社区。
老张说起搬到镇上后的新生活:儿子以后就可以在镇上企业上班了。他盼着儿子不再出远门。
金融理念经营小城镇
老张即将搬到的池河镇,6年前还是一个普通小镇,一条街道,污水横流,尘土飞扬。6年后,这里不仅拥有“三纵三横"的发达路网以及林立的社区,还拥有安康乃至全省镇域范围内最“高大上"的文体中心、电影院和体育场,吸引安置了搬迁群众5000余人。如今,这个面积扩大了一倍多的镇子,未来骨架还会拉大。
“由镇上城投公司实施移民搬迁,起初只是为了完成好这项民生工程,没想到短短6年,小镇已成为金融理念经营城镇的典范。"池河镇党委书记胡先武说,抓住陕南移民搬迁重大机遇,成立镇级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多渠道融资,建立稳定偿债机制,这是池河城镇化得到发展的奥秘所在。
“在移民搬迁中,镇上明确提出,‘不为搬迁而搬迁’,而是统筹提升整个镇域发展水平。"池河镇镇长牛少定自豪地说,现在的池河已成为陕南唯一按时向省移民搬迁公司还款的地方政府。
城镇化核心在于人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石泉的城镇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公共设施总量不足、功能不全、管理粗放仍是发展中影响形象品位的短板。"石泉县县长周耀宜指出。
年轻人外流,城镇人口的“空心化",也成为掣肘石泉城镇化的关键因素。1984年,石泉池河镇出土汉代距今千年的“鎏金铜蚕",这件珍贵的汉代文物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铜蚕"的发现,说明石泉川道河谷地带古代养蚕缫丝业相当兴盛。
在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李振平看来,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只有通过产业促进就业和创业,才能留住人,城镇化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他建议池河等石泉乡镇应发展纺织、成衣等制造业,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此,关键在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体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建设很重要,要考虑到已习惯城市生活的外出年轻人的新需求。"李振平建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西建通讯员谭文昌“今天的督考工作会,只说问题,不谈成绩,力求简洁,抓住关键……”3月30日晚,石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召开的3月份督考工作会上,主持人开宗明义,直奔会议主题。“驻村工作队下村情...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