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南移民搬迁:安康城镇化提高7个百分点

陕西日报 2016-10-26 00:24 大字

    本报记者 程伟 姚志伟 元莉华

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是陕西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全市303万人,有2/3贫困人口居住在中高山区,属国家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心地带。

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安康,成为这一工程的发源地、决策地和推进地。

作为陕南三市搬迁任务最重的安康,进展如何?成效怎样?是否经受住了9月份持续强“秋淋”的“大考”呢?

不怕“秋淋”来势汹,移民新区“零防汛”

9月16日上午10时,大雨下个不停,记者驱车赶到白河县仓上镇——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裴家社区。这是首批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

裴家社区占地70亩,距镇中心4公里,计划安置500户2500人,一期已建设住房200套。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垃圾桶、红白理事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

“不怕‘秋淋\’来势汹,我们这里‘零防汛\’。”社区党支部书记胡世杰说,社区选址经过地质专家多次评估和认定,政府还将社区旁的裴家河河堤加固加高。“雨再大,大家都心不慌。”

像裴家社区这样的安置点,全市已规划建设767个,现已完成搬迁安置9.7万户36.8万人。

走进搬迁户陈树发135平方米的新居:布艺沙发、宽屏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陈树发说,他山上的坡耕地和宅基地都流转给了企业,流转费加上政府的建房补助款,全家只掏了2万多元就搬进了新房。

陈树发原来住的建在半山腰上的3间土木结构房子,每逢下大雨就提心吊胆。“自从住进新社区,不用担惊受怕了。购物、上学、就医、就业也很方便。”陈树发还购买了运输车拉沙,去年收入5万元。妻子在社区开了两个门面房。

山大沟深,平地稀缺,如何确保10年内完成22万户88万人顺利搬迁呢?

市陕南移民办主任王纯凯说,按照“进城入镇上楼,跨区域入社区,压点提质上规模”的搬迁思路,3年来全市已建跨县区、跨镇办集中安置社区112个,集中安置率、城镇安置率、楼房化安置率,分别由2011年的75%、50%、10%,提高到去年的92%、76%、70%。

安居乐业生活好,移民找对象不再难

陕南移民搬迁的目的不仅是避灾,更是为了让群众脱贫致富。

9月17日,雨仍下个不停。石泉县池河镇大阳村扶贫移民安置点的搬迁户丁发全,通过政府包建的“交钥匙工程”,被安置到了这里。“我没掏1分钱,去年7月就住进了60平方米的新居,这都是沾了政府好政策的光。”丁发全说,搬迁后,镇政府对每户贫困户配套1万元扶贫资金,还为他们集约流转土地138亩,并成立了养蚕、养鸡专业合作社。

“1万元扶贫金我已入股到合作社,每年可分红1000元。除了养蚕,我还在桑园里养了2000只生态鸡。今年纯收入应该不下2万元。日子红火了,今年我还处上了对象呢!”丁发全乐呵呵地说。

安康市扶贫局副局长薛玉发说,各安置点基本上都举办过技能就业培训,全市已规划建设的700余个集中安置社区,都不同程度地配套了产业,规划了园区,落实了就业。

整合项目资金72亿,带动民间投资逾百亿

发展不足是最大的实际,增加收入是群众最大的愿望。安康市积极探索“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要实现突破发展,陕南移民搬迁就是最大的投资工程、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工程。

据统计,3年来安康省级投入避灾扶贫搬迁资金就达35.5亿元,市县级配套补助资金11.89亿元,从而带动民间投资达到100亿元。

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政府投资建移民社区,带动兴达公司8900万元的民间投入,兴建的天宝现代农业园区不仅有猪、牛、羊、鸡养殖场,还发展蔬菜大棚200亩、烤烟350亩、绿化苗木60万株。实现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目前,园区吸纳产业工人150余人,人均月工资2500多元。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3年来,安康市相当于搬了一个紫阳县。”市扶贫局副局长薛玉发说,全市3年共整合各级项目资金72余亿元,配套了安置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资料显示,2010年安康市城镇化率为34%,至去年底已提升到41%,3年增长7个百分点。10年搬迁22万户88万人目标实现后,全市城镇化率将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新闻推荐

一则网帖引出一段人物故事—— “敬业爱岗的警察叔叔,你可安好?”

本报记者秦峰通讯员王会周歌“我不知道那位警察叔叔的名字,但在那一刻,人民警察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变得更加高大、帅气,请让我以一个中学生的名义,向警察叔叔致敬……”1月29日,在百度石泉帖吧,一位名...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