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边“苍蝇”怎么打? ——石泉县创新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机制调查

安康日报 2016-04-26 23:30 大字

[摘要]——石泉县创新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机制调查

打“老虎”固然让人们振奋,身边的“苍蝇”却让人无奈。上面抓得紧,它就躲;巡视一走远,又露头。

对这些“苍蝇”怎么办?

石泉县纪委针对基层监督乏力等诱发的深层次问题,敢于担当、勇于亮剑,重心下移、不留死角,创新推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机制,从隐形问题中发现线索,从监督上实现全覆盖,从惩治上形成震慑,有效保障了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查处。

苍蝇少了好赶路,廉政建设助推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连续四年,石泉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年度目标考核均在全市前列。

“苍蝇”是怎样跑掉的?

2012年至2013年,县上相继对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村低保等强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专项检查或重点抽查,而每次检查完后仍有人匿名举报,并且有些问题一查还比较严重。

县委书记李启全等一班人对此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为找准原因,县纪委一班人率员深入基层,全域覆盖专题调研,无缝对接座谈走访,逐步摸清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隐性”问题的主要“症结”。

一是基层监督乏力。从基层组织的各项检查情况看,由于时间安排基本局限在一周左右,检查组没有精力深入了解问题,致使有些问题在眼皮底下也没有被发现。加之临时抽调的人员责任心和能力难以保证,除完成主要检查任务外,缺乏了解其他问题的主动性,以致延缓了“隐性”问题暴露的时间。尤其是基层纪检队伍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强,双重体制领导下履行监督责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难如人意。

二是“好人”思想作祟。有的党员干部碍于人情关系,热衷当“和事老”,乐栽花,怕插刺,你好我好大家好,即使有问题反映,也是遮掩掖藏。有的群众认为,基层圈子小,祖祖辈辈居住一地,亲戚朋友关系盘根错节,低头不见抬头见,反映问题抹不开情面,担心把人得罪了,以后不好相处,不愿反映问题。

三是担心打击报复。有的干部碍于单位领导“一言堂”,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担心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走漏风声,被人穿小鞋、使绊脚,今后日子不好过。有的群众对“官官相护”心存顾忌,或迫于村干部的强势,即使吃了亏,也忍气吞声不敢说。

四是顾忌揭短亮丑。一些基层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职能发挥欠佳,思想顾虑较多,缺乏担当精神,片面认为如果辖区内干部出了问题被查处,不仅自己会负连带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考评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一旦辖区内干部出了问题,总是想方设法说情开脱,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等现象,致使基层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从而留下了滋生“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

打不着“苍蝇”不收兵

针对各单位“隐性”问题,石泉县纪委认真分析共性和个性是什么?深层原因在哪里?哪些因素是偶然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以此为基础,全面覆盖、精准发力、层层递进,聚焦发现问题,注重整改问题,着力解决问题。

选靠得住的人。选准配强队伍,增强精干性。为确保每次选准配强巡察工作干部,县委建立了巡察人才库,将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及各级纪检干部中品德好、业务熟、敢担当、靠得住的相关党员干部统一纳入。每轮巡察安排四个组,每组四人全部从巡察人才库挑选。巡察组每次进驻被巡察单位前,县委主要领导均组织召开“出征会”,讲意义、下任务、教方法、提要求、鼓斗志,坚定巡察干部敢于亮剑、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找“哄不了”的事。摸准巡察重点,规避盲目性。为坚持问题导向,避免巡察中出现“内行”哄“外行”、(下转四版)  记者 璩勇 通讯员 吴昌权 路高信

新闻推荐

全市各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白河县妇联扎实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原文宣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书本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把“两学一做”学习活动融入到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当中,以“...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