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祝欢欢:“爸爸妈妈正月里就要回来看我啦”
本报记者 王国星
2月7日,除夕,石泉县喜河镇新喜村四组。
爆竹响起来,划破了山村的寂静,烟雾四散,腾向天空。13岁的祝欢欢在秦岭的大山深处和小伙伴们玩得高兴。“哎呀,莫像个男娃儿一样在外面疯玩!”祝欢欢的大伯母朝侄女喊道。
新喜村的村民世代务农,靠苞谷、水稻等作物维持生计。近年来,基础的农作物种植卖不上钱,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赚钱,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祝欢欢就读的喜河镇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只有一个班,40多个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祝欢欢和他们中的大多数一样,父母均不在身边,跟着伯父伯母生活。“以前我还在我姨妈家住过一段时间。”
说起与爸爸妈妈离多聚少的生活,祝欢欢突然有些腼腆。因为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伯父伯母又没有太高文化,尽管家离学校只有30多分钟的路程,但祝欢欢还是在学校住读。
“在学校,老师可以辅导作业,还有同学一起玩,比一个人在家强。”现在读初一年的祝欢欢已经完全适应了住校生活,洗衣服、叠被子,动作十分麻利,“就是有时候会想妈妈,特别是同学的爸爸妈妈到学校来开家长会的时候,我特别难受,希望他们在身边能说说心里话。”
临近傍晚,村里的爆竹声响得更厉害。祝欢欢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妈妈,你今年回不回来过年?”祝欢欢小声问。
“春节的票太难买了,妈妈就不回来了。”
“哦——”听到妈妈的答复,祝欢欢一脸失望,用手使劲地搓了搓衣角,也没接话。
“成绩考得怎样?”
“成绩中等偏上,比上次有了很大进步。”祝欢欢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语气充满自豪。
几分钟后,短暂的通话结束了,寂静的大山在冬夜里被母女间的对话温暖,祝欢欢抱着手机久久不想放下。
“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我爸爸妈妈已经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刚才打电话的时候说正月里会回来看我的。”祝欢欢非常开心,年纪不大的她很懂事,很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我爸爸是一个采矿工人,危险又辛苦,妈妈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工作,在海鲜厂的冷库一待就是一天。”
记者和祝欢欢一起走进了灶房,灶头的火已经烧得旺旺的。她熟练地抓起一把柴禾塞进灶里,火红的灶火将她的脸庞映得红彤彤的,屋外的爆竹噼里啪啦更加响了。
记者手记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放学回家,没有妈妈做好的饭菜,没有爸爸陪着玩耍。相反,他们要去割猪草、背水、洗衣服、做饭、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祝欢欢只是其中一个。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如野草一样孤独地生长着。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7000万,原本那些普通的小山村因为他们留守才有了欢声笑语,但也因为有他们留守而有了无助和寂寞。他们有着比常人更热切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新闻推荐
熨斗古镇上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曲径通幽,古朴生活聆听山歌环绕。百亩观光茶园,可亲近自然,亦可远眺古镇,悠然自得。古法种植水稻让农业回归自然。鸟瞰大河坝,仿佛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本报记...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