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五扶贫”成安康扶贫工作突破口 ——安康市***工作一瞥

陕西日报 2015-03-20 23:09 大字

本报记者 叶林斌 通讯员 张会军 胡亚斌

安康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现有贫困人口79.8万人。近年来,安康市在扶贫工作中,创造了“三五扶贫”工作法,即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需异地搬迁型、需就地扶持型、需救助供养型、需教育扶贫型和需医疗保障型五个种类,有针对性地实施移民搬迁、综合扶持、救助供养、教育扶贫和健康保障五大工程,同时建立了干部包抓、社会帮扶、投入保障、评估验收和考核奖惩五大工作机制,为秦巴山区扶贫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安康市市长徐启方深有感触地说:“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才能真正做好扶贫工作!”

近日,记者走进了“三五扶贫”工作法的原创地石泉,探究他们的具体做法。

年年扶贫,贫困户不减反增?

扶贫在石泉不是新名词,这个拥有18万人口的山区小县,贫困人口超过1/3。1525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上,卧着14个特困片区、69个特困村。

年年扶贫,贫困户为何不减反增?一位“老乡镇”道出了个中缘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是前些年扶贫的共同做法。部门包村去了大多都干四件事:修路、改电、建水窖、翻修村委会。钱花了不少,群众脱贫成效却不明显。比如池河镇青山村只有200多人,修路花了70多万元,改电花了79万元,又花了80多万元搞农田水利建设。200多万元投下去,贫困户却还是那么多。

石泉县扶贫开发局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扶贫工作由扶贫局主抓,实行的是“一体两翼”模式。“一体”就是以重点村为主体,“两翼”指扶贫雨露计划和移民搬迁。这种扶贫政策太宏观,覆盖不分类,对象不准确,结果是钱也投了,干部也倾注了心血,贫困户就是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多。修路改电虽说与贫困户有关,但没有触及改变他们贫穷的根本举措。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到户

面对传统扶贫的弊端,肯动脑筋的石泉人不断反思探索。2012年,他们推出了“三五扶贫”工作法,通过历时三年多的实践,效果显著。

石泉县云雾山镇南沟村的移民搬迁安置点里,58套楼房连在一起,好似富贵人家的别墅群,院里有广场,有文化墙,还有村委会和卫生室,几位村民正在跳广场舞。谁也想不到,他们是几年前还是十公里外的高山上的贫困户。

2012年,针对南沟村高山围困的恶劣环境,镇上通过分析,把他们定位为五种类型的第一种——需异地搬迁型,58户村民当年就搬进了新建的安置点。40多岁的徐成仓,家中四口人,勤劳苦做几十年还是脱不了贫。2012年实施搬迁后,通过自己筹一点,银行借一点,政策补一点的方式,他在搬迁点修了110平方米的房子。徐成仓还做起了小区的卫生管理员,现在一年收入有两万来元。

池河镇有六户村民,鳏寡孤独,体弱多病,没有劳动力。镇上通过分析,把他们确定为需救助供养型。于是这六户村民住进了政府盖的安置房里,水电一切全免,1万元扶贫资金发给他们,低保、高龄补贴、养老补贴,所有能享受的优惠政策都让他们享受到,有病免费看。

对于大多数贫困户来说,他们致贫的原因往往不止一种。

51岁的丁发全是池河镇大阳村单身汉,独自一人住在五组的一间危房里。他种玉米,种水稻,种来种去就糊了一张嘴,偶尔有些零工做,一年的收入只有千把块。大阳村共有365户,像丁发全这样的贫困户有32家,都住在高寒山区。石泉划分的五种贫困类型中,他几乎占全了。

镇上通过分析认为,像丁发全这种情况,只采取一项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池河镇首创的一套“套餐式扶贫”由此推出。

第一个套餐,就是搬迁式扶贫。镇上在大阳村和草庙村交界处修了大阳扶贫集中安置点,为每户建起60平方米的房子,水、电、路全部配套,连广场都修好了,实行交钥匙工程。32户村民彻底搬出了大山。这叫“挪穷窝”。

人搬出来了,吃什么?钱从哪里来?第二个套餐紧随其后,这就是产业扶持。镇上筹措了32万元的扶贫资金,每户1万元但没有直接发给个人,而是把钱集中入股到村合作社。通过镇上的协调和合作社的力量,把这32万元放大十倍,从信用社贷到了320万元,流转集约了138亩土地,建起了280平方米的蚕室和12个鸡舍,发展蚕桑和养鸡。重走集体路的32户中,有26个劳动力,镇上在这26人中找了个具有一定能力的带头人,实行公社化管理。丁发全现在是池河镇大阳套餐式扶贫养鸡作业组的组员,管了两个鸡棚1000多只鸡,附带着还养养蚕。单身了50多年,搬下来不久他就谈起了对象。

“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劳力、土地和资金的问题,就把原本只给1万元的输血式扶贫变成了造血式扶贫。2015年,他们还计划养100张蚕、3万只鸡,两项收入加起来,少说有80万的纯收入。26个劳动力,平均每户收入都在2多万元,脱贫完全没问题。”负责包抓这个扶贫点的池河镇武装部长焦富毅很自信地说。

“三五扶贫”工作法,对家里有孩子上学或者个人文化程度低、无技能致贫困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总之,一个不少,一个不漏。

 人均增收千元两年脱贫两万人

在石泉县扶贫局,我们看到一个贫困数据信息库,里面有全县所有贫困户的详细资料,包括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劳动力状况、收入来源和金额、致贫原因、希望的扶持措施一目了然。

扶贫局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详细摸排,把困难户分为五类。为确保扶的是真贫、真的在扶贫,石泉又专门建立了干部包抓机制、社会帮扶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评估验收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这五项机制作为保障措施。

据悉,“三五扶贫”措施实施以来,2013年石泉有1.3万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2014年又有0.69万人摆脱了贫困。同时,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多元,高出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石泉县的“三五扶贫”工作法已在安康市推广,安康全市2014年脱贫人口达10.99万人,今年计划脱贫11万人。

新闻推荐

山乡来了巡察组 ——石泉县推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调查

本报记者薛向群通讯员吴昌权张会军最近一段时间,在石泉县的镇村干部中最具震撼力的消息,就是曾溪镇大沟村原村主任李长坤被判刑的事。当了六年村主任的李长坤,因为贪污28300元,被判有期徒刑十年,还被...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