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把文化“种”进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周越 王南桢文/图
乡上广播响起来,村民知晓政策很实在
12月16日11点过,仁和区中坝乡。57岁的李洪顺爬上位于乡政府职工宿舍楼顶的调频广播信号发射塔,在15米高的平台处更换了一只高音喇叭。
中午12点,高音喇叭准时播报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坝社区课良田组的李连琼坐在街沿边一边晒太阳,一边听新闻,很是惬意。她说:“好多年没有听到广播了,自从今年10月份乡上广播响起来后,我每天都要听一听,从中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和惠民政策。”
李洪顺是中坝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1969年乡广播站成立时,他是一名广播员。他说:“以前,农村的有线广播普及到全乡各农户,但因为设备老化和维护困难逐渐瘫痪。1998年,换成调频发射接收广播系统,但由于功率较小,只能覆盖政府周边很小的范围,广播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今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重新恢复了乡广播,方圆两三公里的中坝、大纸房等社区村民委员的村民又能听到广播了。”
说起广播的重新开通,李洪顺笑了:“刚开始,有的村民听到广播不习惯,还拨打‘110’投诉广播扰民。渐渐地,他们终于明白,这小小的广播既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群众文化娱乐的需要。现在,每天到点广播不响,附近村民反而不习惯了。”
在乡上一家药店打工的中坝社区孟古桥组的黄明琼说:“广播响起来是个好事,每天听一听乡广播,我就能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以及近期乡党委、政府在做些什么,心里感到很踏实,也很充实。”
如今,中坝乡广播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播出,转播中央、省、市台新闻,还插播防洪抗旱通知、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政府中心任务等政策及科普小常识等内容。
基层文化活起来,群众生活多姿多彩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普遍增加。广播是教育农民、鼓舞农民、应急抢险等不可替代的宣传工具之一,恢复和加强农村广播网络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中坝乡负责人说,现在刚开通乡广播,2012年,将利用现有广播站机房,建好调频广播信号发射管理中心,更新信号接收和发射设备,扩大覆盖面,争取全乡70%的农户都能听到广播。
重新开通广播后,中坝乡正在准备自办一些栏目,结合乡村阶段性农业生产,给农户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乡务、村务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宣传乡党委、政府工作主张,争取老百姓的理解支持;推出“创业致富、党员明星、道德模范”等乡土明星栏目,激励村民投入家乡建设;通过民俗活动宣传,增强村民集体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使用广播只是中坝乡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走进乡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书柜里摆放着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科技等书籍;房间里还摆放着6台远程教育电脑。
近年来,中坝乡坚持以文化强乡战略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举办餐饮、电工、电脑、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班,放公益电影及收看远程教育各类节目,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村级文体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组织各村文艺表演队积极参加中坝草莓节开幕式文艺表演和迎新春农民运动会。
在中坝社区弯力村民小组,村民自筹资金建标准篮球场,购买电视音响设备,积极参与唱卡拉OK、跳坝坝舞、打篮球和乒乓球等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大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房社区有了标准篮球场。中坝乡敬老院、团山社区灰鲊凹组、大溪洲组安上了健身器材。
现在,每逢赶场天,中坝社区、学房社区两个农家书屋里就挤满了前来借书、看书的群众。下一步,中坝乡将结合本乡实际,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利用举办草莓节活动,加强休闲旅游文化建设,为群众创造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精神文化活动空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梁菊报道)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乡风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仁和区中坝乡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乡土明星”评选活动。目前,评选出12名“乡土明星”。“乡土明星”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敬业奉献...
石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