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之韵 可住可观的房子
王建春 吴立志
在陕南的秦巴山区,有个县叫平利,寓意平安顺利之意。五月的平利,碧水蓝天,万木葱茏,青砖黛瓦马头墙掩映在阡陌茶桑之间,飞檐翘角格子窗浮现于潺湲清溪之上,独具徽韵的特色民居既有江南水乡的意境,又有梦里老家的乡愁,构筑了令人流连的风景线,展示了美丽乡村的生活美景。
平利在特色民居建设之初,其定位既是“可以住”的房子,也是“可以看”的景致,当年把徽派建筑风格作为平利特色民居的选择时,主要是看重民居与平利山水、茶园浑然一体的意境美,这种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具有人与文化的乡愁美,所以这种美能够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
在特色民居建设过程中,平利注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目标实现,保护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低碳高效的绿色产业,积极打造城乡一体的全域景区,弘扬崇文尚德的人文风尚,创造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
在移民搬迁中,县上引导居住在生产条件落后、地质灾害严重、求学就医困难的高寒边远山区的群众搬迁建房,坚持把全县262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每一个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人家当作小品来改进,继承“花屋”建筑传统,选择了“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目前,全县新建和改造徽派民居5万户,构筑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底蕴。
群众搬迁不仅是生活空间、产业结构的变化,更是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变革。平利深入开展法治管理、创业致富、文化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保障“五星社区”创建活动,先后建成“五星社区”53个,对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如画、功能完善的安置社区,催生了一批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绘就了一幅生活甜美、乡味浓郁的康庄画卷。
在特色民居建设过程中,平利围绕“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新型农村社区”城乡规划布局,严把徽派民居建筑风格、色调、造型、材质、布局等具体标准,做到了村有规划、户有设计。
围绕“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目标,平利坚持一手抓搬迁安置,一手抓产业培育,着力在发展产业、支持创业、解决就业上下功夫,实现搬迁群众城镇化、资源就地资产化、农业发展现代化,确保持续增收稳固脱贫。在产业布局上,他们聚焦富硒茶业,围绕“10万亩精品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目标不动摇,落实“一村一企一业”,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能就业。
特色民居建设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改革创新为动力、社会参与为前提、党政善治为保障的全民性工程,需要全县上下思想统一、同向发力。平利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强化产业支撑,坚持总部建在园区、车间办在社区,全县兴办社区工厂83家,吸纳就业6000余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他们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开设了42家电商企业和796家网店、微店,通过订单生产、线上外销等方式,带动940户搬迁群众在电商产业链中增收,确保搬迁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自2003年以来,平利结合陕南移民搬迁,集中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最大限度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形成了美丽乡村“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在一个距徽文化千里之外的平利,连续十余年以蚂蚁垒土之功,前赴后继建成了壮观的徽派民居群。
如今,平利特色民居早已超过基本居住的功能,成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典范,使每一个踏入平利的游客眼前为之一亮、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这正是,蓝天白云马头墙,青山碧水映茶庄,周边布满产业园,居民阔步奔小康。
新闻推荐
日前,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三阳镇泗王庙村贫困户张本和的家庭养猪场内,一头头肥猪正在欢快地进食。在猪圈不远处,张本和一边...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