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陵,触摸5000年的文化脉搏

陕西日报 2019-05-30 07:36 大字

本报通讯员徐小红

火红的5月,跟随着陕西日报通联工作会议的步履,我有幸走进黄陵这片承载着厚重文化的黄土地。

黄陵,于我而言,是陌生的也是熟悉的。陌生,缘于第一次踏上这片黄土地。熟悉,缘于每年清明节盛大的公祭活动。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海内外华夏儿女情感、精神、心灵的寄托,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来此祭祀,缅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在黄陵,我们拜谒了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轩辕庙和中华始祖堂。在这里,我们用心触摸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脉搏,聆听远古文明的遗韵。作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出现断层的民族,这里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断的起点和源头。黄帝陵的苍山翠柏见证了远古的文明,也目睹了时代变迁的辉煌。也正是因为不忘初心,黄陵人民与全国人民比肩拼搏,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辉煌。我们走进了黄陵新区的社区广场,了解民生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城市配套设施的完善。我们深入隆坊镇的果园田间,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感受到新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平利、洋县到黄陵,从陕南的山清水秀到陕北的黄土高原,陕西日报引领我们新闻战线的工作者,领略“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的发展成就。

离开黄陵时,我们向桥山之巅的千年苍柏致敬,祈愿它们守护好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凝聚华夏儿女的赤子之心,共缅恩德,共兴中华。

新闻推荐

“我靠青山绿水脱了贫”

本报记者齐卉两个月前,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的村民尹维山一口气拿出了2万元钱,给自家门前修整了花坛,家里铺上了地砖,在室内...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