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建+”加出药妇沟的新生活

陕西工人报 2017-08-18 10:19 大字

走进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药妇沟社区,新风长廊、健身广场、生活超市、电商孵化中心、河滨休闲大道……勾勒出一幅安居乐业的幸福画面。看到这番景象,你可能想象不到,这里的人们在7年前曾经历了特大洪涝灾害。

7年来,药妇沟社区把“7·18”特大洪涝灾害后搬迁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创新采用“党建+”系统思维推动工作,并不断丰富“党建+”实践内容,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让居民逐步实现了“安居、乐业、幸福”的目标。

如今,药妇沟不仅是“五星”社区和新型农村集中安置安居脱贫示范社区,而且被确定为2017年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成功探索出一条建设安居、乐业、幸福社区的新路子。党建+创业=乐业

黄细燕是药妇沟社区家喻户晓的“创业致富星”。今年40出头的她,是平利县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在此之前,她和丈夫家住大贵镇叶金沟大山里,根据移民搬迁政策搬到药妇沟社区。

2016年3月,黄细燕参加了平利县统一组织的技能培训,之后在手套制品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前3个月,黄细燕每月有1200元钱的试用工资,试用期满后按“底薪+计件”提成。去年8月至今,她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月左右。稳定的收入不仅让黄细燕实现了乐业,更让夫妻俩感觉日子越过越幸福。

黄细燕的就业经历,在药妇沟社区并不是个案。

药妇沟社区用“党建+就业创业”的系统思维,把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作为社区党支部的“头号工程”,率先在平利探索形成“社区+工厂”模式,紧扣“总部建园区,车间建社区”的发展思路,成功引进嘉鸿手套、恒源电子、凯灵汽车零部件、平利丝印企业入驻社区,解决社区250人就业,每人工资保底1200元/月,最高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月,实现了社区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与此同时,药妇沟社区还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由本县100名女企业家成立药妇沟安置区女子创业协会,带动全县1000余名搬迁居民创业致富。

党建+管理=安居

药妇沟社区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来大量的搬迁户。在目前社区内779户2860人中,搬迁人口占到56.6%,其中,跨镇跨村搬迁的占总搬迁人数的68.6%。

这些从各地搬来聚在新社区的农户,一下从山里到上楼居住,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并不适应。垃圾从窗口扔,下水道经常堵……邻里矛盾一时凸显。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居民们便在社区3号楼的搬迁安置户里选举出了楼长——邓义成。每天,邓义成的工作就是及时了解所管辖的3号楼48户群众的所需所想,解决邻里矛盾,处理日常小事。遇到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反映给社区管理委员会或党支部成员。

汇集了大量外来人口的药妇沟社区,用“党建+管理体系”的系统思维,组建组织机构,探索社区管理,解决由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

药妇沟整合原村级组织资源,灵活设置社区基层党支部和居民管理委员会,并按居住就近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15个片区,设置15名楼长,楼长之下又有单元长。管委会委员、楼长、单元长,自然形成了社区管理的三级“家长”。

不过,虽然有了管事的“家长”,社区治理也要讲究方法。药妇沟率先提出建设“五星”安居社区,每颗星都有详细的创建标准、评分体系,让管理者知道社区建设抓什么,也让搬迁群众知道在社区干什么。如:创业致富星要有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致富项目;文化特色星要有配套设施、道德讲堂、文化氛围等。党建+民风=幸福

药妇沟通过“传优秀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引领社区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追求向上、向善、向富、向美的生活。

在药妇沟社区内,李文珍与丈夫结婚后,一直孝敬公婆。公公患肺癌后,她每天喂药喂饭。公公去世后,李文珍又几年如一日如亲女儿一样的照顾婆婆,为婆婆购买按摩器、足浴盆。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李文珍的孩子们也非常孝敬奶奶。

李文珍的孝行、善举赢得村民的尊崇,被社区评为“好媳妇新民风”的带头人。

如今,药妇沟社区正用“党建+新民风”的系统思维,大力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开展好媳妇、好邻居、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优美庭院、创业致富能手等八大评选活动。把“移风易俗、道德评议、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融入社区日常生活中,倡导破旧立新的幸福社区新风尚。(熊荣军)

新闻推荐

平利三诗人合集《八仙三诗友》出版

本报讯(记者陈曦)近日,平利籍90后诗人蔡淼、袁茂森、柯荣的三人合集《八仙三诗友》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共选录了三名诗人近年来优秀代表作600余首,集中展现了他们近年来诗歌创作的一个截面和向度。...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