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永兵:脱贫路上的“小巨人”

经济特刊 2017-08-07 10:05 大字

“脱贫要学李永兵,勤学苦干很上进;量体裁衣选项目,步步踏实脚印深;跻身县城去摆摊,年迈父母带在身;个子矮小志气大,脱贫路上小‘巨人\’。”时下,这段在平利县兴隆镇汝河村群众中广为传颂的顺口溜,是该村党支部“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而搜集整理的乡土教材之一。

40岁的李永兵是汝河村5组村民,全家3口人,自身残疾,父母年近七旬,是典型“无劳力无技术无资金”的“三无”贫困户。5岁那年,李永兵突发高烧,大病之后,原本爱唱爱跳的李永兵说话不清了,耳朵听不见了,双脚也渐渐内翻畸形,连正常行走都很困难。更为奇怪的是,身体永远停留在5岁时不足一米的高度,再也不长了。

18岁那年,他吵着闹着让父亲从废品站买回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视机,又请教修理部师傅买回修理工具,整天拆了装、装了拆地摆弄,有邻居自行车坏了找到他,他三两下修好了。还有的电视机出了问题,他拆拆焊焊也能搞定。渐渐找他的人多了,开始给他钱他不要,有的过意不去,就硬塞个三块五块。初步的成功和乡亲的夸赞,更加坚定他自己开店的想法。

2011年,听说县城有位修鞋老师傅想转摊儿,可转摊儿费加学费得8000块。父子俩求遍所有亲朋好友,终凑够8000元交给修鞋老师傅。老师傅被他的诚心感动,手把手教他修鞋的同时,还将修锁、配钥匙的技术无偿传给他。李永兵很快就接替老师傅的摊位,凭着手艺好、价格便宜、厚道诚实,短时间就在县城里聚集了不少人气,生意很是红火。

但李永兵并不满足。“这孩子,心气高,想法多,现在有空就看书识字!是我们做父母的亏欠了他,小时候没让他上成学!”说到这儿,年迈的父亲眼含泪花,悔恨不已。平日在摊位上,只要有空了,他就拿出本破旧的字典,从最基本的拼音和笔划开始学,现在常用字已认识一大半,能读懂一般书籍,还能浏览网页,写简单的电子信件。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早点离开日晒雨淋的街边小摊,开个店铺,这样就不会影响市容了。另外,还想有套自己的住房,不再花钱租房住,让父母跟着我受罪。”李永兵的脸憋得通红,艰难地向我们比划着他的打算,身边的老父亲不停向我们转告和解释着他含混不清的话语,“现在他的生意一年能挣1万多,再加上政府为他办理的低保和残疾补助,一年就有2万多,抛开一些生活费租房费,一年还能存个几千块。按照村上脱贫计划,我家肯定不会拖后腿!”

“脱贫当志强。我们想通过李永兵的事迹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 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推进。”汝河村支部书记魏统章深有感触地说。

通讯员 吴桐

新闻推荐

兴隆镇的健康扶贫“良方”

通讯员吴桐7月23日,平利县兴隆镇汝河村卫生室医生胡吉胜顶着烈日,身背药箱又一次来到魏正祥的家中。“胡医生,多亏你上次提醒,我看病的花费在镇医院合疗办报销了,整整3000块,一分都没少我的。”说这话...

平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利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