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串珠成链,遍地都是产业 ——平利县三阳镇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纪实

安康日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摘要]——平利县三阳镇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纪实

少小读书,当兵转业,广东办厂,回乡创业。39岁的曹永兵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竟会从起点再次回到起点。不过这次返回,他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建魔芋加工厂。

从大城市到小山村,虽然很多人不理解曹永兵的选择,可只有他自己知道,梦想和价值。去年到平利县三阳镇尚家坝建厂,投资一百多万,当年便销售80多万。虽然除去成本,挣得并不多,但曹永兵看的是未来。

“我估计今年全镇魔芋产量达8000吨,这段时间除了收购魔芋,正积极筹划增加一条魔芋加工生产线。”曹永兵说。

像曹永兵这样的平利县三阳本地人很多,而外地客商到此兴业的也不少。“80”后海归罗洲携美国妻子回国后选择到三阳镇小富沟村发展绞股蓝产业,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绞股蓝产业园面积已达500亩,并成立了平利华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康籍古涛,有发展生态养殖的愿望,三阳镇党委政府和湖河村得知情况后,积极争取,古涛最终选择在湖河村投资,如今投资的小龙虾项目,仅水面面积就达53亩。

这些“老板”选择到三阳,正是看中了那里的环境和资源。

“如果把这些产业形容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最终串成了链子,形成了三阳产业体系。”镇党委书记柯华说。

三阳镇地处平利县西北,素有“断头路”之称,山居多,平地少,早年交通不便,因此无法发展工业。镇党委、政府正是清楚自身“短处”,所以把发展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有力抓手,坚持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营销和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柯华介绍,今后三阳镇重点打造“5个5000” 目标即(5000亩高效茶园、5000亩精品桑园、5000亩富硒魔芋、5000亩水产养殖、5000亩银杏基地)。到2020年,建成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3家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以上,带动特色养殖大户100家以上,发展农村电商50家以上,农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实现社区工厂全覆盖。

镇长张华认为,就是要通过建管结合,把三阳建设成创业型、生态型、文化型集镇,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集镇,让集镇居民共享加快发展的丰硕成果。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成集中安置点8个,排污排水、绿化亮化、防洪保安和人行道铺装等配套设施同步完成。新建通组路、联户路56公里,便民桥21座,安全饮水工程18处。

同时该镇把党建与脱贫攻坚融为一体,大力推进“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立足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从贫困户最根本的需求出发,整合搬迁、产业、教育、医疗、民政等各类惠农政策,确保到2019年,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泗王庙村五组的张功炳正在加紧建房。家中7人,两个孩子上学,妻子患病,还有老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便是种植绞股蓝的3万多元收入。虽然目前比较困难,但等正在上大三的老二毕业,小康应该不远了。离泗王庙村不远的地方,便是尚家坝村,村支部书记罗显有对今年脱贫信心满满,他算了笔账。尚家坝现有人口1249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养蚕、兴茶、种魔芋。今年全村春夏秋发蚕种1303张,产茧10万斤,每斤平均价18元。产魔芋估算100万斤,每斤收购价1.7元。加上茶叶收入,仅此3项便能脱贫。

蒿子坝的但汉芳没想到,农村淘宝真的让她实现了不出门就挣钱的目标,而且仅仅为群众代购些商品。如今但汉芳又有了新想法,准备在淘宝建立自己的淘宝店,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出去,让更多的贫困户用电商脱贫。相对于但汉芳来说,家住泗王庙村一组的高祥翠在社区工厂加工手套,虽然辛苦些,平均每天100元左右的收入,最高一天挣160元,比起以往留守在家,还是比较欣慰的。现在既照顾了孩子,还挣钱贴补家用。

这些正在摆脱贫困的群众,在“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下,自己脱了贫,还帮助更多的群众脱贫,逐渐成为三阳镇新的风景。

通讯员刘勇 沈奕君 胡养明

新闻推荐

西诗林撷秀》近期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安康诗人、市诗词学会崔兴宽、丁应明、李波、杨礼元、刘树藩、陈春苗、史少博、孙传志、刘明龙、吴强民、张定

陕西省诗词学会编辑的《陕西诗林撷秀》近期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安康诗人、市诗词学会崔兴宽、丁应明、李波、杨礼元、刘树藩、陈春苗、史少博、孙传志、刘明龙、吴强民...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