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标准”的平利发布

安康日报 2016-10-10 00:00 大字

(上接一版)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推进,避免规划实施因工作重心、工作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为标准化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造型,行业自觉持有的美丽尺度

7月14日,全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平利长安镇田珍茶厂召开,身为总经理的胡学华激动不已,他知道能引来省级层面的关注靠的就是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而他的茶厂更是标准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茶叶修剪、中耕、采茶、制茶、色选、包装等全程机械化,而且实现了茶叶全程机械化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这是留给与会代表最深刻的感受。

“从选种育苗、建园管护,到采摘加工、包装销售都实现了标准化。”漫步干净宽敞的茶园小径,胡学华指着身旁的茶园向记者直观讲述,“这里坡度全部低于25度,土壤PH值在6.5左右,属于弱酸性,茶园主干道3.5米、侧干道1.5米,全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建设。”胡学华认为,只有全程机械化,才能实现标准化。

茶产业是平利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业。平利茶叶产业化推进也有了20年可贵的实践,成为该县“美丽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只有以标准化带动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生态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同步发展,让美丽乡村建设有里有面。在茶饮茶叶一业率先突破的发展引领下,近些年,平利先后制定了《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将20余个茶饮品牌整合为“平利女娲茶”和“平利绞股蓝”两大品牌,累计建成茶饮产业基地23.2万亩,发展标准化加工厂197家,开设标准化茶叶专卖店253家。

绿色产业让美丽乡村 “容光焕发”,良好的产业配套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城郊的城关镇药妇沟社区,是有着2000多常住人口的移民搬迁社区,和搬迁户一起“搬”进社区的还有好几家渐成规模的社区工厂。平利县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的老板奚精华将手套生意做到了欧美市场,坐在工厂流水线旁的工人八成来自药妇沟社区居民,每月两三千元的固定收入,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心情”。小小的一双双手套,让奚精华在全县各镇的移民搬迁社区建起15个社区工厂,为600多社区搬迁户提供就业机会。

奚精华的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完全符合《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社区工厂管理实施细则》的标准:用工达到10人以上;鼓励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创新型和“两头在外”的企业入驻;围绕“固定工+临时工”的用工模式,采取“核心加工环节工厂化、简单加工环节家庭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在这一框架下,近几年全县先后引进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在全县11个镇25个社区创办了家庭工厂35家,解决就业3000余人。

除了在农业、工业上坚持行业标准引领,平利在旅游业上也做足了功夫。围绕旅游服务标准化,制定了《平利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平利县农家乐规范》等地方标准,相继建成标准化旅游服务企业、精品乡村客栈和星级农家乐50余家。近年来到平利旅游的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仅今年“清明”、“五一”两个小长假,游客量就达到了10万人次。

环境着色,从一张素描到一幅彩画的美丽成长

2015年12月,连接安平高速县城西入口和县城西大桥的迎宾大道完成景观绿化,以更加端庄、大气的姿态迎接各方宾客。作为通往县城方向的血脉要道,迎宾大道从建设和绿化上都选择了高规格和高标准。

“道路总宽30米,除了16米的车行道、4米人行道,还有10米全部是景观绿化带。”平利县住建局干部张地杰介绍,绿化带从西向东依次设有人文之树、采石补天等12个景观节点,栽植着玉兰、丁香、棕榈等各类花草树木50余种,胸径超过40厘米的大国槐就有100余棵。“仅路面铺设、绿化、护栏加固等项目配套就投入8000多万元,如果算上前期的征地、路基夯实平整,全长3公里的迎宾大道建设斥资近2个亿。”张地杰说,“这笔钱花得值。这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配\’,非‘土豪\’,而是体现了规划建设的前瞻,也是县城美化工程的提神之笔。”

长安镇连仙河以南,一个有着200余户居民的村落依山而建,河堤沿线的柳枝随风摇曳,一湾长达900余米的人工水渠沿着河堤绿化带蜿蜒流动,各色修剪齐整的花卉树木点缀在房屋之间,青山绿水配上白墙黛瓦,一种恰到好处的闲适与自在让人神清气爽。

这个仿佛沉在画里的村庄名为高源社区,从2010年建成以来,已陆续迎来1000多名居民,社区里所有房屋严格按照美丽乡村房屋标准样式设计,各种基础配套都遵循了美丽乡村的共性标准。“住户门前的范围自己打扫,我们定期检查,垃圾由镇上环卫车统一来清运,公共区域我们聘请有环卫工,每天都要按时清扫。”社区文书康代平说为维护好社区环境,县上出台了《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农村卫生户厕实施细则》等规定。“正是执行好了这些标准,才有现在的好环境。”康代平说。

在生态文明理念这个大的标准体系的引领下,平利县全面推行了“县长轮流值周、部门包片示范、全面参与保洁”的县城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使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6%,城区绿地面积达66.7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6%。河道方面也按标准严格监管和整治,使境内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高标准的环境建设不仅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颜值,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优质项目、特色小镇和乡村景点。县长陈伦富说,近年来,平利县城相继建成了女娲广场、亲水广场、月湖三级橡胶坝等重点市政工程,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努力打造长安、老县、八仙等一批独居特色的小镇,累计建成龙头、高峰、三里垭等12个精品旅游村,建设药妇沟、莲花台、高源等30个五星社区和50个五美新村。

文化塑魂,浸润城乡肌体的美丽内涵

“那场面简直和过喜事一样。”刘少喜所说的喜事是2015年7月的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高源社区为她的邻居甘启娥颁发获评“好媳妇”的场景。那一天,社区干部给甘启娥颁发证书、佩戴大红花,敲锣打鼓送她回家。

甘启娥年过半百,丈夫2012年过世后,她主动将87岁的婆婆朱长莲从山上接下来悉心照料,去年婆婆腿摔伤住院,甘启娥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住院花费一万多全是她一个人承担。几年前,甘启娥重组了家庭,丈夫张崇喜和她一起照顾年迈的婆婆。朱长莲老人逢人就说:“他们对我好得很。”张崇喜一脸释然,“孝心就是良心嘛!”邻居刘少喜指着甘启娥补充道,“孝心代代传,他们的娃儿也孝敬老两口。”社区文书康代平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典型能‘传染\’,社区的‘好媳妇\’、‘好婆婆\’多着呢。”

为营造文明和谐社区氛围,高源社区每年定期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张贴善行义举光荣榜,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事。社区的农家书屋内藏有2000余册图书,广场上各类体育器材一应俱全,房屋墙壁上浅显的名言警句醒目而别致。这些既是对“建好管好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活动室,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等社区建设“十个一”标准的生动体现,也是对美丽乡村文明风尚实施细则的深刻践行。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10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9个。

在《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文明风尚实施细则》中,道德文化建设占了很大分量,对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关爱帮扶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都做了规定,特别对善行义举榜的内容设置、“十星级文明户” 和“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内容、范围和流程等都设定了标准。

对平利来说,女娲文化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为将这种自强不息、宽厚博大的女娲文化由习惯升华为道德标准,全县先后建成了女娲文化广场、女娲祭祀大殿,成立了女娲民俗文化协会,出版女娲民间文学系列丛书,创作女娲民歌130余首,使女娲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在文化的浸润下,平利县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近年来多次开展“圆梦微心愿”送爱心、“免费义诊”送健康、爱心助学”送资金等8大活动,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送关爱、献爱心,他们的善行义举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景。

“美”出标准之后,平利县正在将这份“美丽事业”向第四阶段推进,在“十三五”期间,该县以“生活美、生态美、产业美、城乡美、风尚美”为内涵,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的“美丽转变”。

新闻推荐

平利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经平利县人民政府批准,平利县国土资源局决定以挂牌方式出让两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出让宗地基本情况、主要规划指标要求:二、竞买人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自然...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