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听心声 抓落实

安康日报 2016-04-26 22:23 大字

陈明义是平利县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洛河镇线河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当选过两届市人大代表、三届县人大代表和三届镇人大代表。多年为群众代言的代表履历,让他有了一个自己的“秘诀”:在群众的呼声里面听心声、提建议、抓监督、促落实。

前年仲夏,两个村民在河边的对话,就让他写出了一个事关生态环保与群众利益的好建议并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以前下河摸鱼一摸一个准,现在下河别说摸鱼,连螃蟹都少了。政府和渔政监管部门再不好好管管这黄洋河,只怕儿孙都看不到鱼了!”

“谁说不是,一些不法的采砂厂光顾着采砂,植被和河床都给破坏了。别说到了汛期,就是平时下点毛毛雨,流的都是浑水。再想看到一河清水怕是难了。”

这可不是小事。在群众的呼声和企盼中,他警醒的感觉到这就是群众关心的民生焦点,也是群众真实的心声,必须为群众的呼声代言。

带着这个民意“线索”,经过认真走访和深入调研,针对黄洋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他认真撰写了《加强黄洋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得到了县、镇人大的高度重视和重点落实,并被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头戏写进了洛河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定点投放鱼苗、加强休渔期管护和加大一河两岸水土保持、落实沿岸企业排污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唤回了黄洋河流域的绿水清波。

正是在这种善于聆听群众呼声并在呼声中找准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慧根”,担任人大代表以来,他先后向市、县、镇三级人大提交议案和建议13件,提出意见24条,有的建议还被评为优秀建议得到市、县人大的表彰。

在陈代表“秘诀”中,群众呼声不仅是他关注社会民生的“放大镜”,还是促使他依法行使职责的“反光镜”。2015年9月,群众的一段对话,就像“反光镜”让他红了脸,看清了履职缺位的不足。

“10月底前,保证交钥匙工程住户顺利入住新房,是政府做出的民生承诺,还提请了人大监督。现在都9月了,主体都没完工,也没见人大代表视察监督。看样子按期交钥匙怕是没指望了。”

“人大代表既不领工钱,又不发工资,哪会尽心尽力的监督,干这些开罪人的事。”

面红耳热之后,他即刻将这一群众呼声反馈给了镇人大主席团,并建议迅速组织人大代表监督跟进。在县镇人大代表的督促下,交钥匙工程顺利完工,群众也在一片欢呼声中住上了新房。

面对这一次为时不晚的“亡羊补牢”,陈代表坦言:“只有时刻听到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诉求,才能把监督工作做的更好。”正是在这一面镜子的反射下,近三年来,他先后参加县镇人大组织的依法监督、执法检查和民主评议等活动70余次,成了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的大忙人。

有群众的地方就会有呼声。作为人大代表就要时刻张开一对善于聆听群众呼声的耳朵,并全心全意为群众的呼声代言,按群众的呼声履职,这恰是陈代表“秘诀”的精髓。而陈代表就时刻张开着这一对“耳朵”,在赶往县城参加县人代会的客车上,他又听来了一件事关民生的大实事。

“现在外地企业招工,都优先招聘有一两门适用技能的劳动工。你说我们这除了卖力气啥都不会的人,咋能聘上好岗位?”

“唉!谁说不是呢,要是政府也能经常性组织我们进行一些技能培训,那该多好哇!”

邻座两个中年人的谈话,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连忙搭讪,融入到了这个探讨交流的“三人小组”。临下车时,一个新的建议在他心里已经有谱了,再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下一次的人代会期间将就农民工职业技能系统化培训提出建议,助推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通讯员 吕磊

新闻推荐

占山为“王”:一个农民的绿色梦想

记者刘云通讯员刘勇沈弈军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早年远走南方打拼多年,如今在广东有了自己的工厂,每年有着比较稳定的千万级的收入。人过中年,却毅然还乡,在家人、亲友和乡亲们的一片质疑声中,他固执地做...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听心声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