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年生命力 华商报安康记者站第一位驻站记者王永华 进山采访徒步数公里

华商报 2017-06-30 09:07 大字

20年,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但至少有一样从未改变,那就是热爱城市的心从未改变。华商报安康记者站第一位驻站记者、第一份今日系列报纸的出炉、第一批安康老订户……我们和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第一次,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2003年,华商报安康记者站刚成立,王永华还是30岁出头的小伙子,当年7月份,他接到报社通知,从渭南记者站调任安康任第一个驻站记者。

“那时候从西安早上出发,要走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安康。”2003年西安到安康的高速没有修通,需要走210国道翻过秦岭到达宁陕县,最终才能到安康。提起来安康第一天的经历,王永华称,当天下午四五点到达安康时,随身只带了采访设备和被褥,晚上在宾馆住宿。第二天,在发行站同事协助下,最终将记者站办公地址选在了西堤附近的世纪新村小区,采购完办公桌椅和电话设备后,华商报记者站从此扎根在安康。

从地势平坦的渭河平原调到秦巴山区工作,在当时的王永华看来,外出采访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有时候进山采访,包的车根本进不了,需要徒步数公里山路才能见到线索人,“那时候没有采访车,去周边县采访都是乘坐班车,有时候还会座火车,一个采访跑下来至少得两天时间,做完采访后晚上通常都是村民家中留宿。”

2004年3月,王永华又调到华商报社其他部门工作至今。就是在这样艰苦和简陋条件下,安康记者站记者在建站初期采写出了《遭他人冒名顶替上学工作5年愤起索赔12万》、《旬阳三农民自杀调查缘何让生命如此脆弱》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道。华商报也得到了安康的群众的认可,有了烦心事会立即想到报料给华商报。

华商报安康发行站工龄最长发行员汪金红

送报纸送鲜奶服务读者

2002年11月,《华商报》安康发行站正式成立,从那以后,黄马甲的忙碌身影便穿梭于安康的大街小巷,将每天第一手新闻送入千家万户。

2002年,30岁的汪金红来到安康发行站工作,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一干便是15年,从创立之初的艰难,到如今自己也成了这个11人组成的黄马甲团队的骨干,一辆黄色的电动车,便是高兆丰的送报工具。电动车后座、车头筐子及踩脚的地方,都堆满了报纸、快递。

“我是2002年11月《华商报》安康发行站成立的时候来的,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能够为这样一位朝气蓬勃的报纸工作,内心很自豪。15年来,安康发行站历任4位站长,我依然在这里,是幸运也是缘分。”王金红和丈夫此前都是装修工,后来丈夫也进入发行站工作至今,结束一天的忙碌工作,两人一同回家,也是一种幸福。

据汪金红介绍,安康发行的报纸是从西安印刷后用火车运过来,由于交通的不便,当天的报纸下午六七点才能到安康,等送完一天的报纸,往往已经到晚上10时以后了,“现在交通方便了,报纸一般10点之前就能到安康,除了送报任务,发行站还承接着物流、鲜奶配送的工作。一直都很辛苦,不过也习惯了。”

据她介绍,刚开始发行站是在安康城区西堤附近的世纪新村,一个大套间便是站上十几个发行员的办公场地,后来发行站搬到了巴山西路一小区。现在,汪金红有了不少自己的固定客户,每天,他出了要送上百份报纸,还要配送瓶鲜奶、快递,并与不少订户成了朋友,“一个工作做习惯了,也就有了感情,所以才会坚持到现在。”

华商报安康首批订户之一罗延新

如今已坚持订报15年

20年前,改版后的《华商报》走进千家万户,20年来,数十万热心读者凭借订报时的那份信任和支持,见证着这份报纸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今年61岁的安康市民罗延新订报已有15年,是《华商报》在安康的第一批订户。年轻时他便喜欢看报,1997年《华商报》改版后,觉得这份报纸有观点、有态度,面对丑陋敢于揭陋,遇到正能量又不遗余力地弘扬,于是便喜欢上了。2002年听说安康成立了发行站,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征订了。“据罗延新介绍,自己和老伴张秋燕原本都是安康一百货公司的职工,两人都很喜欢看报,都比较关注时政类新闻和社会类新闻,55岁退休后,更是几乎每天都报不离手,每个版面都会关注,“《华商报》新闻面比较全,前版可以看到每天的大事件,后版可以学到许多生活知识。”那时候信息不发达,罗延新说常常报纸一到手,街坊邻居都来传阅,有时候过期的报纸会攒在家里,离得远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临走时抱着一堆报纸回家读。

多年来的读报习惯,使得老人对《华商报》有了深深依赖。罗延新老人说,一天不读报,他俩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偶尔送报时间有点晚,他便一次又一次去门口报箱看。虽然现在华商新闻的推送渠道很多了,但是他还是最习惯看报纸,“看报纸不怎么伤眼睛,不过年轻人追求快,在网上可以看到更及时的新闻。”

首期《华商报·今日安康》出版

时间:2014年4月25日

2014年4月25日,经过数月筹备,第一期《华商报·今日安康》与安康市民见面,3年来,这份报纸记录着安康的发展变迁。

翻开《华商报·今日安康》第一期报纸,头版《致读者的一封信》向读者展示了推出《华商报·今日安康》是这份报纸的宗旨。2版“重点”板块介绍了安康博物馆即将开馆,文物搬入新家、启动“五一”小长假预案等便民服务信息;3版“城事”板块中,社会新闻“入住5年墙体裂缝,县委书记支持维权”引市民关注;4版“作文”板块,为小朋友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赢得普遍好评。

3年来,《华商报·今日安康》出刊日期、版面内容有了变化,但不变的是聚焦市民生活、服务安康发展的执着。

华商网安康特快上线开通

时间:2008年12月1日

2008年12月1日,华商网安康特快正式上线,这是华商网在省内正式开通的第一个地方站。当时,选择安康作为第一站,是希望安康的美丽山水给华商网地市业务带来一个美好的开始,随着安康特快影响力与日俱增,也印证了当初的华商网选择无比正确。

市民可以每天浏览安康本地最新最快的新闻,也可以在论坛与其他市民互动交友,发帖抒发见闻,共同分享着生活中的乐趣和感动。直至现在,安康特快的安康论坛,仍是反映社情民意、市民心声的舆论中心。

2015年,华商网安康特快改版上线,作为安康最重要的综合城市门户网站,“安康新闻”、“安康论坛”、“群众呼声”、“安康影像”、“乐活安康”等子栏目,全天候为网友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新闻资讯,是市民看新闻、吃喝玩乐、商家黄页及个人信息查询和发布的重要平台。

第一次推广华商头条APP

时间:2015年5月11日

“头条呢?”2015年5月11日,以《华商报》头版上三个大字引发的“全城寻找华商头条”事件在读者中引起轰动。华商头条APP重装上线,意味着华商报的转型,从纸到网,从网到智能手机终端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王斌 采写

新闻推荐

毛万春在宁陕县调研脱贫攻坚并出席林麝野化放归活动

本报讯6月29日,省委副书记、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毛万春到宁陕县调研脱贫攻坚,并出席“中国·陕西林麝首次野化放归”活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参加放归活动。毛万春深入到宁陕县城关镇老...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