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意识须臾不能忘
最近,按上级要求我外出学习,在火车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在电话接通后嘘寒问暖,对我工作情况很是了解,我一面“哼哼哈哈”的应付回答,一面在脑海里寻思着,因为这个电话号码并未在我通讯录里,最终还是记不起来对方姓甚名谁?为了不至于过分尴尬,只好轻轻问了声:“请问你哪位啊?”不料对方很快地挂断了电话。
到达目的地,我随意地打开手机,唯独上午的那个没有讲完的电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拨过去接通挂断,再拨通再挂断,不厌其烦的再拨,终于那边传来了说话声,显得极不友好:“你们这些人都一样,升了官,就不认识我们这些老百姓,我是谁?我是江口老刘。听说你调动了工作,谁知道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了,我真是没事找事,打个电话我又不求你办事,把你吓得,唉!”我没说一句话的通话被对方挂断,当时的我似乎被呛着很恼怒,就是没听出对方声音,竟然有被对方羞辱的感觉。
在延安的几天里,我的心里始终没有平静下来,当老师讲当年我党在延安13年的不平凡历程,当年的群众把党和干部当家人,党员和干部把群众当亲人,一同耕作,共同抗敌,从到达延安的3万亲人到1948年已经看到了解放全中国的曙光,靠得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小米加步枪足以说明当时条件和设备十分落后,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小米是人民群众,步枪是武装斗争。难怪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后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正是我们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中华民族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密切联系群众不是功利的权衡,而是事关我党执政基础。十八大报告将“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个方面并列为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认为作为基层党员,脱离群众危险恐怕是最最大的危险。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行动自觉。党章的第一页就写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是“谁”的核心,周围没有拥护者,后面没有追随者,何言核心?
党员要靠自己的身体力行,处处影响群众,时时警醒群众,经常教育和引导群众,把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我们和群众的共同追求,使我们的事业拥有极强的向心力,敢于向不当言论说不,敢于向不正之风斗争,让群众看到正气,让群众感受到正义事业冉冉升起的曙光。目前,正是脱贫攻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每个村都有为数不少的各级党员和干部包挂帮扶,这种行动的自觉是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基础。如果我们没有密切联系群众,靠自己主观臆断去办事,就会落入“好心办坏事”的怪圈,不但挫伤了帮扶者的积极性,更会被群众认为是形式主义。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和人民群众同频共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现象却变得不容忽视:交通条件改善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通信条件改善了,我们与群众联系越来越少了;惠农政策变多了,群众与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在这个不争的事实面前,群众没有变,变化的是我们。细细想来原来在偌大一个朋友圈里,很少有农民群众啊,在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交圈里,唯一缺少的是农民朋友,是他们不想晒吗?不是,是我们没有加他们,他们并没有在我们这个圈子。我们只加在这里与我们身份相当、志趣相近的圈子自娱自乐,却丝毫没有想到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没有和他们有所互动,不知其所思,不知其所求,两个不同的圈子没有重合的面积。
密切联系群众还要建立群众话语权机制。如果说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对一个党员的党性考验,那么是不是密切联系群众则是群众说了算。在这一方面曾经有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和作法,但是人民群众参与程度并不高,这说明我们还需改善,改善的前提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密切联系群众是一条不竭的路,需要与时俱进,找准切入点,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他们才愿意和我们说真话,讲实情。看来在党员的朋友圈里,唯一不能少的是人民群众。
(作者系宁陕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陈述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卓)10月11日,人民日报社《思想理论动态参阅》调研部主任王永刚、副主任张伟一行深入到宁陕县就旅游扶贫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王永刚一行先后来到皇冠镇朝阳社区、广货街镇蒿沟村、沙沟...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