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培训真的扶到百姓心坎上” ——汉滨区新建职中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安康日报 2016-06-15 22:19 大字

[摘要]——汉滨区新建职中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指导,从培训教室到田间地头,从养殖小区到农家乐示范镇,处处都成了汉滨区新建职中职业技能培训的"致富讲堂",课堂上气氛活跃,学员与专家问答互动,培训场场爆满……这就是汉滨区新建职中技能培训班的场景。

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就是要帮“穷人”斩“穷根”,铺富路。近年来,汉滨区新建职中以职业技能培训助力精准脱贫,既扶“智”,又扶“志”。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与产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260余次,培训农村劳动力 13000多人,让更多困难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插上翅膀,从根本上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产教对接市场引路 培训“火”起来

近日,见到岚皋县南宫山镇西河村六组村民吴明佑时,他正在忙着赶制蜂箱,给从山林里收回来的野生蜜蜂“安家”。老吴今年57岁,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可家里一直也不见起色。前年,接受了汉滨区新建职中的培训,让老吴的家里有了转机。当时说新建职中进行贫困户培训,老吴说自己都快60岁的人了,能学个啥?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想着前去试着听听看。这一听,老吴还真听出了“门道”。

这次培训,是新建职中通过前期充分调研,专门针对村子产业发展设计的课程,培训班专门讲解土鸡、蜜蜂的养殖技术。

通过一个月的培训,老吴开始有了想法。回到家他就开始谋划着土鸡和蜜蜂养殖。去年,老吴养了300只鸡,20箱蜂,当年底一算账,赚了4万元。今年他又扩大规模,养鸡2200只,养蜂达到30箱。

老吴居住的村子地处南宫山脚下,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老吴的林下土鸡和野生蜂蜜供不应求。

如今南宫山镇西河村的这些产业,已成为贫困户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汉滨区恒口镇盘龙村,村民陈锋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如今成为养殖专业户,目前,羊存栏300只,牛存栏10头,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像陈锋一样的养殖户达到30户,盘龙村成为专业养殖村,通过养殖产业助推贫困户今年年底全部脱贫。

贫困户缺什么?培训补什么内容?培训后能否致富?是技能培训成功与否的标志。

新建职中校长来玉坤说,以前的培训,一方面政府一头热,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农民缺乏技能,培训无兴趣的问题。新建职中进一步转变思维,创新工作做法,根据群众的“口味”和社会需求设置技能培训,对准产业需求,围绕群众热点,切入重点领域开展技能培训。

该校大力宣传培训好政策。将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充分进行培训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方案。对汉滨区叶坪镇开展核桃种植培训、对平利县龙头村开展旅游农家乐烹饪培训……对培训对象,对***家庭实地走访调查,摸清劳动年龄段内***对象的就业现状、就业愿望、培训需求等,做到数据准、底子清、情况明,为有序稳步开展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行培训内容向一线倾斜,开设专业与当地产业相衔接,设置课程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每年年初,他们对企业缺岗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产业发展,拟出全年开班计划。

拉紧了市场的手,培训的路越走越宽!新建职中根据贫困户的“口味”和社会需求设置技能培训内容;对准区域产业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开展技能培训。据统计,从2010年到今年5月,先后开设了汽车维修、建筑、电工、焊工、市场营销、厨师、计算机等20多种专业 200多个班,培训人数达到13000人,培训人员全部走上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路子。

特色课程直面疑难杂症 培训实起来

“自己摸索多年,香菇的产量就是上不去,通过专家现场实训指导后,一个棚子就多收200多斤!”宁陕县广货街镇元潭村村民张飞说,食用菌技术专家现场传授多年总结出的灭菌技术、制袋酸碱度控制、刺孔技术、干湿交替冷热刺激补水催菇技术,使香菇产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产量20%,让种植户收到了“真金白银”。

去年,在宁陕县广货街镇元潭村黄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发展到100万袋,实现年产值500万元,该村60%以上村民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张平华、王伟等10余户村民已被甘肃省两当县聘为食用菌专业技术员,年薪七万余元。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面对面破解技术难题,手把手教操作方法。像这种现场授课,针对问题把脉会诊式的培训,深受群众欢迎。为了使参训学员得到学以致用新建职中从培训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培训教材、管理制度、科技推广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完善,全面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实力。

该校紧贴群众生产需要,按照群众意愿,围绕村上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根据农时季节定内容、根据农事活动定时间、根据技术重点定课程的“三定”原则,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设“课堂”,用“土法”、讲“土话”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村社产业情况,由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将实训活动的课堂设在培训示范基地、养殖小区、蔬菜大棚、田间地头,使培训内容与农户需求相对接,采取赴外观摩取经式培训,培训基地示范式培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式培训,现场解难答疑式培训,紧扣市场需求订单式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确保了培训效果。

他们还结合贫困群众需求组织人员,编印了林下养鸡、科学养牛、养猪、核桃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手册向群众发放,制作光盘5000多张。同时,采取“聘、请、定、调、借”等方式,邀请安康学院、农技推广部门、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名专家组成科技骨干培训队伍,驻村蹲点开展技能培训,发展培养“带头人”。

“送教到村,送学到户,送技到手”, 汉滨区新建职中在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制定了“理论教学——操作教学——顶岗实训——上门指导”的培训模式。培训现场专家与学员零距离接触,上门指导,答疑解惑,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学到一技之长。截至目前,组织引导***对象培训9000多人,产业培训4000多人。

跟踪服务变支持为效益 百姓富起来

今年42岁的恒口镇华州村村民何太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达人”。

在外打工22年,也没挣到啥钱,参加新建职中在华州村举办的养殖培训班后,他决定开始在家养羊。可刚一开始,周边的亲戚朋友和村民都劝说搞不得。因为凭以往经验,在这里搞养殖的全都没有养成,可何太义就不信这个邪,自从开始养羊,就专心学习养殖技术,他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养殖专家的联系电话,不仅这样,他还在养殖中抽出时间到周边养殖场,甚至跑上百公里到中原、叶坪镇的养殖户家中去请教,他认为,搞养殖“多学就少损失”。不断学习“充电”,让何太义尝到了养殖的甜头。从开始养殖100多只山羊患眼病看不见,到学习引种布尔山羊,实施布尔山羊与陕南白山羊杂交选育,引种墨西哥玉米、黑麦草……职中的每次培训,都让何太义有了新的收获。让何太义感动的是,养殖场也在不断学习中扩大规模,从还清欠账到每年挣下一二十万元,还能照顾上家中老人与小孩。何太义说:“政府扶贫培训真的扶到了咱老百姓心坎上”。在职中的技能培训回访中,何太义希望学校能在以后继续开办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技术培训班,开办电商培训班。

技能培训的关键,是要让贫困群众“动”起来,而“动”起来的贫困群体,最经不起“折腾”。新建职中在技能培训中,切实从困难群众的立场出发,让技能在贫困户中“开花结果”。

“送学下乡”。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会同各县区、镇办,根据扶贫对象培训需求、居住地、闲暇时间段等因素,从方便群众、方便教学的角度出发,分阶段、分批次、分产业、分需求制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内容、安排培训班次,力争做到因村因户、因人因需科学施教,田间地头、小班教学精准“滴灌”。 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集中培训难、成本高的实际,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就近集中统一培训,专家到户指导,将培训服务触角延伸到各村、片和农户家。

“跟踪服务”。对每个参培学员在发展产业和创业的过程中,新建职中都大力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确定技术负责人,畅通“技术热线”,确保其发展无后顾之忧。

培养一个能人,兴起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目前,培养出了像何太义一样的养羊致富能手100 多户,组建养羊规模养殖大户 40 多户,建立科技示范点 2 个,扶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5个。建起以汉滨区盘龙绿色生态养殖农民合作社、宁陕黄波食用菌合作社等多个实训基地。

“没有技能,比贫困更可怕。”新建职中校长来玉坤说,学校针对性、差异化组织开展培训,通过思想扶贫、观念扶贫、技能扶贫,引导贫困群众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升技能,真正实现“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大转变,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彻底斩断“穷根”。

来玉坤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新建职中将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基本目标贡献力量。

记者 王拥 通讯员张承喜

参加培训的农民正在考试

专家为村民讲解实用菌栽培技术

新闻推荐

省联社主任张全明安康办事处主任段小宁及县委县政府相

省联社主任张全明、安康办事处主任段小宁及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到宁陕调研金融扶贫工作筒车湾支行到海棠园村村委会集中为贫困群众办理脱贫贷款陕西宁陕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陕农商...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