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就是我的亲人
“乡亲们就是我的亲人!"这是宁陕县政协主席齐致祥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幼年丧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学生时期,沿210国道跋涉23公里,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平河梁;不到20岁,从山里娃中脱颖而出,步入吃“商品粮"的行列。从此,齐致祥凭着少年时代练就的“铁脚板",风吹雨打玉成的“精气神",从乡计生专干,城关镇镇长、党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一直干到了如今的县政协主席。
几十年来,他工作过单位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变的就是:满腔真情待乡亲,一门心思干事业,追求至善不停步,乡亲疾苦难忘怀。为人,他是群众身边的“善人",富有同情心,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多有善举;为官,他是群众眼里的“清官",富有使命感,牢记宗旨,为民谋利,屡有建树。
他乡作故乡
齐致祥籍贯北京顺义,其父在解放战争前夕,因痛恨内战,愤然逃脱,只身一人来到崇山峻岭、交通闭塞的宁陕谋求新的生活。在宁陕县境内,齐致祥举目无亲,但他把浓浓的乡情献给宁陕人民,把滚烫的汗水洒进宁陕大地,把身边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
今年8月的一天上午,齐致祥走进了贫困残疾户程让凤的家,看到程让凤的左踝关节肿胀溃烂流脓。原来勤劳活泼、热情善良的程让凤十几年前患上了大骨节病,全身骨关节肿胀疼痛,四肢关节现已全部畸形,双腿膝关节软骨坏死,长期坐轮椅,饮食起居无法自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长期看病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丈夫为了照顾她,放弃了务工挣钱,儿子为还清外债在外打工。现在老两口、儿媳妇和刚刚两岁的孙子只能靠着低保和几亩地艰难度日。
齐致祥得知情况后说:“你们先准备一下,下午我找车接你们去治病,钱的事我来解决。"下午三点,齐致祥准时来到程让凤家,帮忙拿行李,推轮椅,锁大门。一到县医院,齐致祥马上与院长陈玖浩商议治疗事宜,帮助办理住院手续。第二天一早,他提着两大包营养品,赶到病房看望程让凤,耐心仔细询问她住得好不好、伤口痛不痛、住院怎么样等等,并拿出500元钱交到程让凤的手中说:“你跟我的亲人一样,有啥事给我打电话。"
卷起裤腿过河,打着雨伞爬山,齐致祥就这样奔走在宁陕的山山水水之间。深山农家、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常年闪动着他的身影,与乡亲们拉家常、话农桑,问解困之策,谋发展之路。
誓报三春晖
乡亲们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眼神,贫困村一幕幕缺衣少穿的场景,齐致祥历历在目,心急如焚,他深感乡情难却,责任在肩。
宁陕县是大鲵、冷水鱼类绝佳的适生区和繁育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有望发展成为县域重点生态产业。齐致祥主动请缨,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技术干部对全县大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养殖现状、水资源优势和疫病防治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大鲵、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具体建议。在此基础上,他带领相关部门和部分大鲵养殖企业负责人到产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
时值南方酷暑,气温高达40多度,齐致祥一行马不停蹄,昼夜奔波,仅用8天时间往返5000公里,在路上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就用方便面对付几口,累了就近找个旅店休息一下。到达考察点后,一下车他就钻进了养殖场,不停地问这问那,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
正是凭借这样一种作风、一股子干劲,齐致祥一行硬是拿到了被业界视为商业秘密的大鲵产业高效养殖、大鲵科学繁殖、大鲵产品深加工和大鲵及其相关产品销售的成功经验,为宁陕县大鲵产业发展定位决策及实现综合产值2亿元的目标确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宁陕县大鲵、冷水鱼类养殖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安居才能乐业。棚户区往往以低矮破旧、路窄灯暗、脏乱混杂为特征,是现代城市的伤疤,那里的群众也是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宁陕县棚户区建筑年限长,房屋户数多,改造任务重,面临困难大。齐致祥心系蜗居棚户区的乡亲们,极力促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组织政协机关干部和委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召开座谈会5场次,入户走访河堤东街里外街、物资局片、三星片区近200户,发放调查问卷表近200份,听取棚户区居民的呼声和反映。在此基础上,仅用10天,就撰写出了务实管用的调查报告,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很强的政策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在具体的帮包工作中,他经常走街串户,面对面开展解释、说服和教育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棚户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赢得了民心。
甘为孺子牛
齐致祥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就迈进了一个既陌生又尴尬的境地。当时,计生专干这个十分陌生的名词很难与七尺男儿联系到一起,同学同事们说三道四,街坊邻居们指指点点,计生队伍里竟然还有男专干,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谈资;加之计生对象十分抵触,下乡受尽群众的白眼,挨饿受冻甚至辱骂恐吓都是家常便饭。基于对乡亲们的大爱,他毅然前行,无怨无悔。
从没接受过卫生、计生知识的他,找遍区上所有医学书籍认真研读,一年后,宣讲计生工作头头是道,愣是把一本近万字的《陕西省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背了个滚瓜烂熟,很快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
6年后,一纸调令将他调进县城,担任县计生站站长。他深知当领导就意味着责任。在他以身作则的感召和过硬技术的示范下,全站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朝前奔,站上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在当年全县评比中名列前茅。
曾经每日步行几十公里上学,后来在深山沟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齐致祥,对山区孩子上学有着别样的操心和感受,对坚守深山教书育人的教师,也有着无以言表的敬重和爱戴。
政协除了建言献策而外,为山里孩子、为山区教师,还能办点什么刀下见菜的事情么?他默默思考着,最后决定采取募捐的方式,在政协成立“教师奖励基金",重点用于奖励贡献突出的优秀农村边远学校的教师,由县政协负责进行筹集、管理和使用,并及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去年冬季的一天,一场募捐晚会隆重举行,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当场募集资金35万元,其中齐致祥本人一次性捐赠5000元。宁陕政协“教师奖励基金"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边远山乡教师的尊敬和厚爱,在宁陕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齐致祥带领一班人,总是出现在群众意见多、工作难度大的地方。他把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作为几十年的座右铭,迎难而上,主动将“烫手的山芋"揽在怀里,为党分忧,为政府助力,为乡亲解难,为政协争光,在为民造福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把口碑镌刻在宁陕乡亲们的心坎上。(记者 吴咏梅)
新闻推荐
□记者满淑涵塔尔沟是宁陕县江口镇一个回汉杂居的村民小组,多年来,当地群众往来集镇,生产生活全凭翻越江口梁的羊肠小道。为了改变“路不通,难致富"的状况,县、镇政府于2009年修通...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