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端午风尚

西安日报 2019-06-06 07:18 大字

□阎建滨

到了唐代,随着思想的开放、多元和包容,我国的传统节日发生了鲜明变化,之前神圣原始的巫傩信仰仪式,渐渐演化为盛大娱乐。端午节也不例外,这个古代恶日般的灾难恐惧日,在唐代则呈现出盛大的节日风尚。正如唐代诗人元稹《表夏十首》(其十)所云:“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代的端午,举国上下处于祈福安康的欢宴气氛中。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这是唐明皇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的句子,说的就是唐代皇帝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的盛大场面。在唐代,端午已经是国家节日了。在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里,唐代总体上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贞观和开元之治,达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盛世。在皇权时代,逢年过节是关爱群臣,彰显国泰民安、与民同乐的最佳时节。我们发现,唐代是我国节假日最多的时期,也是宴饮最多的朝代。也许这与李唐王朝骨子里有鲜卑族血统有关,赐宴群臣和外来使者,彰显皇恩浩荡和天可汗的胸襟,几乎成为唐代各位皇帝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端午节除了宴饮群臣,节日皇帝赐物仍然十分兴盛。在《唐会要》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唐初,贞观八年(644年)五月五日,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夏令赐扇给大臣的做法。唐太宗爱好书法,擅长飞白,曾御笔亲题“莺”、“凤”、“蝶”、“龙”等字样于扇上,以扇赐宠臣。端午临仲夏,酷暑难耐,唐太宗赐夏扇不仅显示了对大臣的恩宠,而且所赐之物朴素实用,更实用的还有赐衣带的。《旧唐书·李元绒传》记载说:在唐太宗时代,李元绒曾于五月五日受赐紫服金鱼而感到宠幸无比。文官赐的是黑玳瑁腰带,武官赐的是黑银腰带,都很实惠而受用。唐代端午赠物,不仅在君臣之间,社会和家人之间也有。唐权德舆就有一首诗《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良辰当五日,谐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诗中写道,因为权德舆做官需要加班,难以同家人过端午节,于是,家人就送来了衣服和彩结等节日礼物。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首诗中,端午在唐人的眼里,已经成为“良辰”了。同样记载唐代端午赐服还有很多,比如唐代杨巨源《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等。

到了唐玄宗开元时代,端午娱乐的色彩就更强了。有一种说法,因为唐玄宗的诞辰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五”,将“五”改为了“午”,于是开始叫端午节。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尚需考证。不过,到了开元盛世,端午盛大欢快的风尚更加突出了。虽然唐代也有插艾、饮菖蒲酒、雄黄酒、缠长命缕、躲午、铸新镜等习俗,但已经摆脱了端午恶月恶日的阴影,一路逢凶化吉,处处洋溢着祈福祥和的色彩。唐玄宗有诗感慨:“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在宫中,端午娱乐色彩加强了,不仅赐给大臣百索粽子,而且还发明了宫中射粉团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每到端午,宫中就开始造粉团角黍置于盘中,比赛射粉团,用小弓射之,粉团小而滑,不易射中,凡射中者得食。这种游戏由宫中传入长安市井中风靡起来,成为了唐代端午节的一种特殊风尚。

在唐代,端午节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是龙舟竞渡。原本源于南方江河的龙舟竞渡之俗,到了唐代传到了北方的长安城。北方缺水,只有在湖中池中竞渡。唐代的龙舟竞渡,也就是龙舟赛,就是在长安城的兴庆宫中举行的。在唐代的三座皇宫里,唐太宗和李渊基本上居太极宫,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则居大明宫,只有唐明皇李隆基居兴庆宫。兴庆宫是唐玄宗时代建造的皇宫,唐玄宗与杨玉环大多时间在此。位于骊山的华清宫,也只是冬天泡温泉才去的。因此,开元年间,兴庆宫绝对是唐王朝的主场。端午盛大的龙舟竞渡,也就安排在兴庆池的湖中进行。兴庆池在当时区域很大,北起长庆坊,南至柿子园,湖面也是很大的。端午这一天,唐玄宗、杨贵妃都要与百官一起亲临兴庆池,与万民一起观看龙舟竞渡,场面十分壮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唐张建封《竞渡歌》)“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唐卢肇《竞渡诗》),以上两位诗人笔下鼓声雷动、船只起发,那飞舟争夺的场面十分传神,画面直入眼前。

端午节也是美食节,美食的主角是粽子。从古到今,粽子的形状都呈现“角粽”的姿态,寓意牛角,表达爱憎分明的精神气质,有棱、有角、有尺度。尽管南方也有条形粽,但“角粽”绝对是中国粽子的形象代表。粽子里最早的是“角黍”,“黍”是糜子,煮熟有黏性。后来,将黍变成了糯米,用苇叶、箬叶包裹而成。北方多是枣与米,南方则是肉与米。

唐代端午节食粽十分风行,唐长安城最流行的是“九子粽”和“百索粽”,这两种粽子都属于皇家粽。“百索粽”是由许多丝线和草索缠绕的粽子,常常作为皇帝赐给大臣的宠幸,寓意吉祥。“九子粽”名气最大也最时尚,唐玄宗诗中就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先”。是将九只粽子,用九种丝线扎成,并连成一串。龙生九子,九是中国最大的阳数,端阳节以九为阳,十分吉祥,也有祝愿多子多孙的寓意。“九子粽”在今天看来,也可谓是创意十足的产品,可以说是唐代端午节最时尚的礼物。到了唐代,粽子的米已经“白莹如玉”了,形状上出现了锥形、菱形,个头也大了起来,日本的文献中就记载了“大唐粽子”。应该说,宫廷有宫廷的雅好,民间有民间的风味,民间百姓是品尝不上皇家的恩赐的,在长安城里百姓最向往的则是庚家的粽子。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如今在西安流行的“蜂蜜凉粽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别有风味,就遗留着大唐粽子的风味。

千百年来,小小的粽子寄寓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粽子是乡愁,粽子也是国祭,华夏民族用一颗小小的粽子串起了屈子情操与故乡情怀。端午节作为粽子节,绝不仅仅是美食的意义。

新闻推荐

端午吃粽有讲究

安康市中医医院营养科赵娟端午节吃粽子是常备节目,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小枣馅儿,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