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笑声

池州日报 2019-02-15 07:54 大字

□ 胡兆喜

即将搬入新居,为和新房“配套”,我们新买了一组家用电器。买了新的,原有的家电就要“下岗”,于是打电话给乡下的父母,想让他们运回乡村去用。

谁知电话那端传来父亲得意的笑声:“哈哈哈,家里面新的电器都用不过来了,哪儿还用得着旧的呢。春节才换的大屏幕彩电,上次又买了冰箱、洗衣机,质量好,价格便宜,还有一大笔补贴金呢……”

听着父亲溢满幸福的笑声,我不禁回想起往日里我家有关“家电”的两件事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上海知青感念插队期间父亲对他的照顾,回城后特地邮寄一台收音机送给父亲。这台收音机与其说是父亲的爱物,还不如说是全村人的“宝贝”。因为当时村里只有这一台收音机,全村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人不被它吸引过,收听新闻、天气预报,听戏曲、评书……咱家的三间茅草屋几乎成了“村民俱乐部”。可以说,那台收音机在那个年代给咱家挣足了脸面和荣光。然而,十年后,又因为一台彩电的事,咱家几乎成为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年秋天,为了给我建房成亲,家里借了不少外债,最后想为婚礼置办一台彩电的钱都筹集不出来。恰好同村的三表叔家也准备娶媳妇,刚买回大彩电。父母就去跟人家商量,想把彩电借来“装饰”一下我的婚礼。都是乡邻乡亲的,人家也爽快,就把彩电暂借给我家用。虽然在归还时,我的爱人不大乐意,但父母一再承诺,等手头经济活泛,一定补买彩电。爱人没闹腾了,谁知三表叔家的“准媳妇”不乐意了,说新彩电被别人家先用了,不吉利,死活要三表叔家重买一台新的。虽然当时农村土地分到户已十几年了,农民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几千元的贵重物品,对尚不富裕的农村人来说,岂是说买就可以买的?父亲四处求人说情,但那“准媳妇”似乎铁了心,非要买台新彩电不可。实在没招了,父亲只好从银行借了几千元贷款,把三表叔家的那台彩电买回了家,事情才得以了结。这场“闹剧”被村人笑话了好几年,也让父母在乡亲面前多年抬不起头来。

电话里,当我提起这段往事时,父亲不禁感慨:“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想不到会那样的风光,而一台两三千元的彩电,竟能闹出那么大的“花色”来!唉,都是贫穷惹的祸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咱们农村富裕了,富就富在国家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上,从取消皇粮国税,到粮食价格被重点保护,再到买家电、买农机、种植养殖补贴……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想想从前那些苦巴巴的日子,再看看眼前的幸福生活,有时感觉真像是在做梦一般呢。眼下柏油路都铺到咱家门口了,我和你娘商量了,趁现在还能干,多挣点钱,准备买辆私家车,赶场赶集、走亲访友什么的,可得劲呢……”

电话那端再次响起父亲欢快而又幸福的爽朗笑声。我想,父亲的笑声,应该是对往昔缺衣少食的窘迫生活的善意自嘲,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日趋富足的新农村的明天美好憧憬……是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台风光无限的收音机,到“彩电风波”,再到大屏幕彩电、冰箱、空调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今天,时光的车轮已前行了三十多年,这正是国家经济进入快车道高速发展的阶段。“大河淌水小河满”,国家强盛壮大,人民的生活自然富裕安康。单从“家电”的那些事儿上,我们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经济的腾飞,给广大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新闻推荐

安康机务段“四精”应对节后客流高峰

本报讯(通讯员李战辉)针对节后务工流、学生流、出川流等客运高峰叠加的实际,安康机务段坚持做到精心调度、精心定案、精心供...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