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是否做个花样城市? ——从花芯语花艺生活馆邹晨插花艺术感受安康花样城市之梦
[摘要]——从花芯语花艺生活馆邹晨插花艺术感受安康花样城市之梦
记者 艾蓓
插花是老祖宗遗给我们的念想,我们离插花很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春天百花争相盛开之际,走到哪里都是花的香味。走过田野路边,采几枝野花,亲手精心修剪,插入瓶中,置于室内,顿时有把大自然带回家的感觉。人与自然同在,自然与家同在,这或许就是爱美的人们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自然清修。
温饱是爱美的前提,但人之爱美又实在与温饱关联不大。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温饱之后,人们更加看重精神的慰藉,这更是人的天性,甚至是宿命。走出家门,超越尘世之烦,把大自然带回家,这条审美之路,几乎成为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一个共通的审美路线。沉心、静气、暂别浮躁,这样的自然审美追求,只有插花这种形式,最能满足人们的内心,因此,在大自然中,也许只有形态各样的美丽的花,才与有着共通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花语”。
插花,就是人与花的一种约会,一次谈心,插花对人的日常生活的介入,则使人相信自己正在或者已然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一部分,自己的心情这成插花,每天面对插花,就是面对自己的内心。
插花是老祖宗给我们的遗念,我们离插花并不远。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了花语与人念的相息相生,在最早出土的春秋器物上,花已正式成为象征意味极强的饰纹,也成为士大夫身上的佩物。秦汉及南北朝之后,插花进入兴起,隋唐时代则进入兴旺,而到了唐代,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的“花朝节”则成为当时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人们走入大自然,企求花神的护佑,让生活更美,让人更美。
唐以后,假花出现,这影响一直到今天。假花的出现,说明当时对于时鲜之花需求量大,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同时代的人造绢花,制作已是十分精良,仿真度很高。就算生活最困难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人记忆中的“插花”也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苦,而消逝。相反那时的家家户户,都有插花的摆设,尽管绝大多数是塑料花。
插花,在安康同样不是有闲阶层的专利,随便到一处背街小巷,一户并不富有的人家,植花下插花并不鲜见。或许没有更多诗意的说法,就是一种日常习惯与喜欢,那里的人家,也不会跟你说上半点钟的插花艺术,但那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地处亚热带、南北地理交接线上的安康,大自然赋予了她盛开百花的优势,在安康,几乎可以生长和看到北方和南方最主要的花木。安康就是百花的故乡。这些年来,安康的新经济在转型,特别是农村新经济中,花语经济已然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结合农旅经济发展,其发展的势头不可限量。很多乡村已然成为花世界、花的村庄,这给“安康”以更多的花的祝福、花的寄望。
因此,插花这些年在安康城市兴起,成为一种三产服务形态,规模和品质越来越提升,从业者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从鲜花店到花艺店,从礼品花到家居花,这些变化都反映着安康人的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安康城有条件,也有群众基础成为花样的城市,无论从家庭,还是到街区,让花与安康城相伴相拥,让安康拥有的“水城”、“山城”、“绿城”名字之外,再多一个“花城”,让插花与安康花语为安康文明城市再多几个发音,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文明创建中,应当有的积极的可以大规模推进的选项。
每一盆插花都有一个特别诗意而艺术的主题,主题插花是生命力所在
生活好了,在一切庄严或活泼的公共聚会场合,花的装饰与点缀早已是一种常见的场景。而插花,往往是这样的场合的主角,大家不会随便摆几盆绿植凑凑样子的,什么样的场合摆什么样的花。
提起插花,细心的市民就会发现,这些年随着热爱插花艺术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大街小巷经营鲜花和高仿花的店面也越来越多。这些店铺从最初分布于城区大桥路和安悦街的不到十家店,发展到遍布金州路、育才路 、解放路、文昌路等全市各大商业旺地的大街小巷。
从花艺层次来看,既有普通的鲜花店,也有在鲜花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艺店,更有从一开始就是以插花艺术为独特卖点的专业花艺店。
记者发现,集中在繁华街面的,都是这类专业花艺店。像花芯语花艺生活馆、向日葵花艺店、茉莉花开花艺店等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特别是花芯语花艺生活馆更是安康花艺店的品牌代表。
花芯语花艺生活馆一开始就将目光瞄准了安康高端花艺市场。与其他花艺店不同的是,这家店主要以干花、绢花、金属花以及一些天然花材为原料,鲜花在这里反而变成了“配角”。它是目前安康市场经营规模最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插花艺术精品专卖店。
花芯语花艺生活馆的每一盆(篮)插花都有一个特别诗意而艺术的主题。比如像“一帘幽梦”、“荷塘月色”、“粉墙”等。记者发现,作品“粉墙”竟取材于清人沈复自传体散文 《浮生六记》“月夜色颇佳,兰影上粉墙”之意境,顿感创作者高妙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感悟力。《浮生六记》是清以来的畅销书,能读懂他的人很多,因为这本书好读,更主要的是这本书有中国普通人至善至纯的情致,就像花木之于凡常的生活,这本书讲的是普通生活故事,以此为立意做花艺设计,体现主人的匠心和独有的情趣。
根据创作的难易程度和花材用量的多少,这里的花艺作品从一两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呈现出较大的价格梯度。但各种价位的作品都会有买家,因为这已是一个消费多元化的时代了。
已有十几年插花经验的花芯语花艺生活馆经营人邹晨告诉记者,一个好的插花作品,应该能够表现中国人的精神。表现的方式方法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如画画,有人喜欢重墨,有人喜欢淡彩。她的插花风格是“清”,其中包括多层意义,一是立意要清,所表达的创作意图要清新自然,而不是矫揉造作。二是选材要清,花材越少越好,能用一枝花材表达意图,就不再用第二支,以少胜多,正如中国画中的留白,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受太多人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风格。三是作品的布局要清,清逸有致。四是色彩要清,清雅妍丽。花最初是有型的,到后来也就没有固定的型了。型是入门的方式与工具,但一直停留在型上,虽然插得很熟了,到头来只能是个“匠”而已,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
西式插花VS东方式插花,一形一意境,重要的是个性化表达
在古代,最为时尚的休闲方式当属插花、挂画、点茶、燃香,统称为“生活四艺”。到了宋代,插花更是成为生活中的赏心乐事。
古人云:“一草一木总关情。”传统的中国文人善于借草木抒发心志,以花枝表达情韵,从一花一木中体会世间万态。张谦德在《瓶花谱》中发出“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的感叹说的也就是这韵味。
“这里说的插花,是东方式插花,讲究意境,赏花者能从中读出插花者当时的心境。”邹晨十几岁时接触插花,也许命中真与花木有缘,从此一“插”不可收拾,用她自己话说“越陷越深”,直至一手创立了自己的花艺品牌。
在邹晨看来,东方式插花犹如古诗词,与西式插花一样虽然都是花朵与枝条的拼凑,但是东方式插花通过修剪、弯曲或嫁接构思出造型,在花艺师手中重新搭配,产生新的审美,从而形成了新的意境。以画意促使人感官产生愉悦,一件体现艺术美兼自然美的花卉艺术品才算成功。东式插花与西式插花,正如西洋油画与中国水墨画,虽然都是落彩画纸画布之上,但审美情趣则相去甚多。这些年,邹晨走的就是中国水墨艺术的插花之路。
“东方式插花讲究的先是意境,意境达到了再去讲究它的形状和色彩,西式插花恰恰相反,作品基于花材本身而不是插花者内心的想法。”邹晨说。
随即,邹晨拿出两个作品向记者介绍。
循着邹晨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由粉色、白色花朵插成的作品,花朵上下交错,空间感十足,一旁还有一根枝条恣意向外延伸。
“这是东方式插花。”邹晨解释说,这个作品的主旨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憧憬。花色在粉红和白色间,如同一个懵懂的、处于花季的少女。绿色枝条陪衬,环绕四周,犹如一些传递爱意的少年郎。意境先于形和色,就是东方式插花。
“若以画来比喻,东方式插花就是水墨画,越看越有味道,并且不同的人能领略到不同的韵味。西式插花就是油画,像照片一样,看到的与事实相同。”
西方式插花也更容易操作,因为注重色彩的搭配,只要选好花材,适当修剪,就会是一件不错的作品。但由于缺乏意境,看到的模样就是它本身的模样,而东方式插花,对插花者本身的要求更高。当然,对欣赏者事实上也在进行着选择,看不懂不能怪花语不明确。
随着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东方式插花也在“快餐时代”开辟出了一条路,许多业余者在体验西式插花后,主动要求通过系统学习东方式插花,实现东方式插花的技艺的掌握。这些年,邹晨接触到不少这样的渴望学艺者。
花艺也是修行,从插花中领略禅意,让更多安康人爱上插花
插花是以花为主要的素材,根据一定的创作法则打造成情趣高雅的装饰。当中,最难的是修剪中的“舍”还是“得”。邹晨几年来的经验发现,许多插花初学者都不舍得修剪花枝,或不敢不大胆进行剪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邹晨说,这是中国式取舍观,里面有很深的哲学道理和人生道理。插花就如同修行,沉心静气,与手中的鲜花枝条融为一体,通过不同的创作传达插花者内心的独白。一件插花作品,从寻找花材到构思完成,要达到人花一体,这需要插花人具备充沛的精力、宁静的心智和不凡的智慧。
花叶虚实相当,当唯一的花枝斜逸横出,扭拧生姿,禅意或韵味就在最简单的花材中酝酿而成。
不过,插花学习的道路也是学无止境,插花者的学识和眼界,都能在无形中通过花艺作品表现出来。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一样的人对于同一个作品都有不一样的解释。
“花也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花适合不同的场景,所以对于花材来说,没有不合适插的花,只有适不适合的位置。”据介绍,花材与花器的匹配,也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如何掌握花性,也是插花者的必修课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人常以花材寓意人格,认为花有花德,以花寓意教化。因此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表达人生抱负和理想。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以傲骨的青松、亮节的绿竹、不屈的寒梅,组成“岁寒三友”,象征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在插花实践中,中国文化是必修之课。邹晨说,东方式插花,就是国学的实践。
经过一个星期的提前预定,上周六晚,小袁终于成功预约上了一节插花课。
一个暗棕色的瓷盘、几枝向日葵、几枝粉红色的小花,还有几枝带叶片不知名的枝桠和几枝没有叶片只有花苞的枝干,这是小袁此次课程的花材和花器。
“一直以为插花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里面有那么多门道。”两个小时的学习里,小袁跟着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成功完成了一束送给朋友的礼物,不过过程却让她纠结不已,累得够呛。
将花泥置于瓷盘中,再将花朵按照个人喜好插在花泥上,有何难?
“每朵花的枝干都长得不一样,要想摆得好看,一定要进行修剪,这个过程太难了。”小袁告诉记者,选择的课程属于西式插花,也就是跟着邹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插花,比较容易,但当老师修剪枝桠时,自己就有些舍不得了。
两个小时里,花室里花香不断,但除了邹晨老师的授课声,室内竟听不到其他杂音。
“插花是件用心用神的事儿,与其他的娱乐相比,这里安静多了。”在花芯语花艺生活馆体验了首次插花后,小袁说,下次再来时,不会再带有功利心了。沉下心,与花朵静距离接触,烦心事儿都抛之脑后了,这是告别学生时代之后难得出现的心境。
一堂课,一位老师,几位学员,这是DIY插花课或是插花速成班的标配。因为花材、花器都由老师提前设置好,还有手把手的教学,这对于学员来说非常简单。
这样的速成班在当前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周末,更是成了闺蜜间周末约见的方式之一。每次课程的主题都不相同,选择的都是当季的花材,一年下来,沉心静气,也将四季带回了家。
传承花艺,匠心打造花花世界,希望花成为安康人的家庭成员
每天清晨,太阳照进窗户的时候,睁开眼就看到鲜花上的阳光在跳舞,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
每天傍晚,总有一束带有爱的鲜花在柔和的灯光下等你回来,那是多么温暖的事儿。
让鲜花像牛奶这样的日用品一样进入到每个家庭,我想这是所有人的梦想。这也是花芯语花艺生活馆邹晨的梦想。
邹晨掌门花芯语花艺生活馆,至今小10年了,如今经营了多家花店。其中一家花店坐落在汉滨区南环东路城市风景。花馆保持着多年来的一个传统,就是总有几束鲜花摆放在门口,通常隔着店门十几米远就会闻到淡淡的清香,即便是冬天,过往的路人也会享受到这种花的福利。
邹晨的先生杨波,话不多,为人特别的敦厚。是邹晨插花经营的帮手。邹晨说花是联系她和老公情感的纽带,说这话的她洋溢着一脸小女人的幸福。
再次遇见邹晨,是在2018年安康首届花艺高峰论坛上。她穿着一身黑色晚礼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本身就像是一件简约而又意韵深厚的中式插花作品。她讲述了主办方“陕西花芯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本次免费交流活动初衷,邀请省内外知名花艺大师现场分享花艺如何创新、新型零销售方法、经营花店之道和创意人体花艺秀。来自安康300多家花艺店老板齐聚一堂。她告诉记者,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对弘扬和传承插花技艺,促进花艺交流,普及花艺知识,提升安康花艺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安康花芯语有专业培训团队,鲜花零售+批发配送团队,各种亲子课程设计和执行拓展队伍,店面软装、婚庆策划及车队,成熟的一站式服务。观赏她现场娴熟的插花表演,花和人融为一体,都带有年节的喜庆,看得出邹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花艺师,而是往“大家”的路上行进了。
这次高峰论坛,是邹晨向绿色产业多元发展、向文化创意与生态旅游延伸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插花艺术馆与社会加强互动融合、将花艺贴近市民生活的一个新平台。她一直在思考能否在安康成立花卉协会插花花艺分会,让安康花艺从业者有“家”可聚,有“家”可相守相交流,她希望凝聚更多的同道力量,提升安康花艺的整体水平,让插花成为安康消费特色之一,让插花成为安康人家庭居室氛围的重要元素,让花成为安康人的家庭成员。
这么多年的花店经营,在安康,花芯语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客户群体,邹晨用情怀书写了自己对花的热爱。在高峰论坛上,她毫不吝啬的分享了自己的花店经营秘籍。
“服务大众,花店不盲目扩张,在量和质之间找平衡,培养花艺师具备作品创新能力,带领客户线下体验;鲜花行业不单纯买花,还卖艺,把引领时尚作为目标,建立花店品牌,弘扬花店的企业文化,走出去带进来,行业交流是花店业新鲜血液,鲜花带给每个人的幸福是岁月的静好,即使,鲜切花还不能像普通日用品一样遍及每个家庭,但我愿每个人的心底都有鲜花盛开。”邹晨这样说花店经营。
论坛间隙,记者问兴致勃勃的邹晨,作为插花艺术在安康的发展,除了行业自身努力,努力满足人们不同消费需求,并积极引导安康人对插花的消费外,对政府支持有无想法、渴望?邹晨笑笑不语,也许记者问得唐突,她一时还没想好怎样回答吧。
新闻推荐
据中新网报道9日,杭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杭州7·30道路交通肇事案调查进展通报。通报称,发生在杭州文二西路竞舟路口的7...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