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致匠心,坚守非遗传承者的光荣使命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大批非遗传承人为让优秀的非遗项目薪火相传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遗的存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非遗传承后劲不足。非遗要传承下去,必须对传承人进行扶持、保护。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在6月至8月间,将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最美非遗传承者”,与您共同探寻三秦大地上那些非遗传承人的动人故事。
坚守一生,只为传承民间非遗艺术
安康小场子,是陕南安康特有的、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演出者必须在一张八仙桌上进行说、唱、逗、舞的表演,在秦巴山区、汉水中游迄今已流传了四百年,深受群众喜爱。2007年5月,安康小场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50年出生于安康汉滨区恒口镇的陈文城,坚守一生,只为传承与弘扬安康小场子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他介绍说,自己自幼与著名安康小场子艺人李志连为邻居,耳濡目染,深受影响。1981年,陈文城正式拜李志连为师,系统学习安康小场子表演艺术。熟练掌握了20余种“挽草帽花”的绝活和“三缠腰”、“走矮桩步”、“荷花分水”等舞蹈动作。
为了弘扬民间文化,陈文城2000年自筹资金80余万元组建了“百花民间艺术团”,收徒传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安康小场子艺人30余人。学徒分布汉滨区20个村镇,其中学徒熊全祥、杜世菊、陈扬义、杨甲英等20余人均已全面熟练地掌握了安康小场子表演技艺,并能长期开展安康小场子等民间文艺表演,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人。
用动人故事唤醒更多人关注非遗
在陕西省,还有许多像陈文城一样,为非文遗传承付出毕生精力的传承者。在此,我们欢迎您通过新闻热线、邮件等方式,推荐他们不为人知的非遗坚守故事,以初心致匠心,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坚守、传承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传承人为传承创新技艺而做出的努力,以及对濒临失传技艺或项目的保护措施。
同时,今年也是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上演100周年,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秦腔这门非遗艺术,华商报联合西安秦腔剧院与陕西戏曲广播,还将在7月份开展“我的祖籍在陕西——百年《三滴血》戏迷争霸赛”活动,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经典焕发生机活力。
>>推荐形式
1.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 来稿请发送至hsbkfqgzs@126.com或致电029-62502897,纸质来稿请寄送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安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关于开展2018年度公积金结息暂停办理业务的通告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规定,每年6月30日为住房公积金法定结...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