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进山里的“萤火虫”
两个月时间,“萤火虫”“飞”出去了7次。任毓萍和曾丽对这个成果很满意。
她俩都是汉滨区培新小学的老师,也是公益组织“全国新教育实验汉滨区萤火虫亲子共读预备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发起人,在学校,她们是同事,在工作站,同是义工。曾获得2017年“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提名奖”的任毓萍是站长,曾丽是负责人之一。另一名负责人是汉滨区瀛湖镇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朱焕之,她也是本市的文化志愿组织“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的会长。
该工作站成立于2018年1月25日,“出生地”是汉滨区培新小学。正是依托该校丰硕的新教育实验成果和浓厚的“共读共写共成长”氛围,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后,任毓萍便开始筹备申请成立工作站。3月16日,由汉滨区教体局组织的成立仪式在培新小学举行,标志着全区50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园)作为工作站的分站也随之成立。
两个月来,工作站一直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的QQ工作群“汉滨萤火虫预备站”里已有158名成员。群里每天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转发全国总站的“早间心语”及其他分站的优秀亲子阅读文章,并定期组织开展讨论。
相比线上活动,工作站更看重的是“走”进各分站,尤其是大山里的学校。目前,线下活动走得最远的是到汉滨区坝河九年制学校,近一些的瀛湖一小、劳动小学、汉滨小学、红旗小学都留下了“亲子共读”的活动足迹。工作站的初期目标是,争取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走完50个分站。
记者了解到,“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是新父母研究所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针对家庭、父母开展新教育公益项目,旨在推动亲子共读、家校共育。回顾工作站的成立,任毓萍告诉记者,“缘于去年以来,我和曾丽参观学习江苏新教育高地之后,对亲子共读价值认同所做的交流。”地处全国新教育试验区之一,她俩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将新教育的亲子阅读向校外推广,倡导和带动亲子共同阅读、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惠及更多学生及家庭。而全国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的“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和“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理念深深吸引了她们。
2017年底,任毓萍向新教育萤火虫总部提交了申请,没多久,就收到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的批复:同意成立“汉滨区萤火虫亲子共读预备站”,预备期半年。此后,她俩便着手组建义工团队,筹划开展活动。
成立以来,工作站成员已增加到10人,参加线下活动的核心义工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记者了解到,目前线下活动一般由任毓萍、曾丽带领2—4名核心义工进行亲子共读的展示,内容包括“故事妈妈讲述”和“生命叙事”等环节。再加上各分站学校准备的节目,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线下活动。每次活动时间约1个小时。
线下活动一般是任毓萍和曾丽抽出时间开展,核心义工调配自己的时间参与。今年她俩代的都是一年级,在班上做了很多亲子共读的探索,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父母吸纳为核心义工。如“故事妈妈”欧梦涵、何媛媛、曹安明都是任毓萍所在的一年级(7)班的学生母亲。在各个分站,她们通过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打动和引领更多父母积极参与亲子共读。讲述“生命叙事”的义工张艳由培新小学新父母委员会推荐,她是三年级(2)班学生刘钰梓的母亲。刘钰梓也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女儿一年级结束后,张艳放弃外面的工作,回来陪伴孩子成长。张艳的讲述质朴感人,呼吁更多的父母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曾接受过本报记者采访的刘德群,也是工作站的核心义工之一,他的儿子两年前已从培新小学毕业,但在校期间接受的新教育实验,让父子俩受益至今,也让刘德群愿意为推广新教育实验和亲子阅读出力。去年底,他自费购买了100本优秀童书送给侄儿所在的培新小学四年级(8)班。今年该校举办第五届新父母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之前,他又自费购买了20本书作为奖品,提供给校方。
除了核心义工之外,汉滨区新教育的研究者,也给了工作站很大的帮助。
汉滨区教研室副主任粟泽斌认为,孩子的教育成果七分在家庭、三分在学校。但如今农村学校多以留守儿童为主,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倡导阅读方面,就得因材施教。他倡导以“师生共读”为主,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为农村孩子营造一种爱读书的氛围,再由老师通过读书组织、活动展示及评价,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最终实现“让阅读成为儿童成长必需品”这一目的。为此,每参加一次线下活动,他都要将这一观点讲给学校的负责人和老师。
汉滨区培新小学的校长程怀泉告诉记者,“萤火虫计划”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性组织,着力于推广全民阅读,加入(下转七版)
3月16日,在工作站的启动仪式上,培新小学一年级(7)班的孩子们及家长表演了绘本剧《小魔怪要上学》。 陈杉杉 摄
记者 陈俊
新闻推荐
“妈妈,该走了!”我一边打开门一边说。“来了,来了!”妈妈应声道,可是听得到声音,看不见人影。只听到那些瓶瓶罐罐发出声音!不用...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