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旬老人的“私房钱”

汉江晨刊 2018-01-23 10:27 大字

为4000元的“私房钱”,还与公家较上了劲,一来二去,“扯”了大半年,耿直的高老头心里作梗的“疙瘩”老是解不开。这不,想了一个为“红袖章”们发红包的好主意,顿时让他眉开眼笑。

高老头大名高绪才,今年80岁,家住安康城区东关。元月15日,汉滨区老城办东关社区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一五一十道出这笔“账外账”的来龙去脉。原来,去年夏天,高老头偷偷地避过家人,将私攒的4000元钱交给社区公用。高绪才的家庭情况在东关石坊街几乎家喻户晓,虽说他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有养老金,老伴生前患帕金森综合症二、三十年了,光看病买药的花费,就让家里捉襟见肘,况且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不用说,这些钱是从牙缝里抠下来的……不接,不行,拗不过他的倔脾气。社区同志向老城办包联领导请示,同意暂且代为保管这笔钱,并尊重他不宣扬的嘱咐,许诺保守秘密。

钱是退不回去了,用又舍不得,“钱的问题”让社区犯了难。细心的工作人员从履历表上发现,高老头是1938年出生,农历的生日正好是九月初九。敬老时候到了,社区举行一场“九九话‘初心\’、浓浓重阳情”的座谈会,有一个小用意要借过节给他祝贺八十大寿,没想到他找个借口,请“假”到女儿家去过节了。

不久前,社区得知高老头哮喘复发住了院,就取出2000元塞给他,叫买一些营养品补补身子。又是一个没想到,病愈出院的老高,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社区,原封不动的把钱交了回来,有些不悦地说:“是不是看不上我的这点心意?”

“善款”要用到刀刃上。办事处和社区遵守“君子协定”,谨慎妥善处置这笔“私房钱”。平时里,高老头对身边“红袖章”关注有加,总是夸他们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平凡英雄,天气渐冷,想表达一下温暖之心。社区就精打细算的动用1000元,购买一批红围巾、红夹袄、红手套,慰问了“战士们”;社区有一位职工重病卧床不起,他被办事处书记王宏邀请一起去看望,拿出1000元给予抚慰;如此算来,还有另一半,咋办?社区嘀咕,老高在催。目光再次投向报酬低、奉献大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这群人默默为群众做好事,给他们发“红包”, 10个人每人发200元!这样一来,才把高老头的心事了解。

高老头十分隐蔽的善举,不小心被传开了。儿女有些责怪老人家:你呀,就是一个不会享福的人,苦了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一点钱不知道给自己用用。“咋那,社区给了我当先进、当标杆的荣誉,这些钱是各级领导来看望慰问给我的,我用不着!”老高在家里“理直气壮”地回应。

有人问他图啥?高老头聊了这样一番心里话:人活在世,落一个“好”字不容易,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高老头的言行,首当其冲改变了自家孩子的举止。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去世后,儿媳妇每天一下班就赶回来做饭,天冷了提醒加衣添被,儿子没事就来陪着聊天、看电视,这次住院大儿子还专门请了公休假来陪护。女儿一直是他的“小棉袄”,体贴关怀,从未间断。他逢人就说,儿女孝顺就是最大的幸福。

□ 通讯员 翁军

聚焦社会管理

"创新杯"征文大赛

安康日报·汉滨区老城办事处 合办

新闻推荐

给赵磊们返乡“立地创业”接好产业链

■刘云这些年来,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话题。从走出去找生路,到返回来拓富路,这是农村进入新时代的新气象。中国三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会回流乡村,这是经...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