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道道儿
□ 周邦基
自大北街北端的“纱帽石口”向南行约百步,街西有一岔道可以通往道院巷和北马道两街巷,名叫“水井道道儿”。道,即道路。《辞源》解释为“供众人通行的土地。”将“道”重复作为叠词,并将词尾“道”同前一“道”连成一个卷舌音,儿化语读作“道道儿”为方言用语,表示此处道路不具有街或巷的社会基本功能,仅为一处行人通道。“水井道道儿”是因此道路里边有一口水井而得名。
其实,这条道路在早先叫“铜匠铺道道儿”,因里边住有一专门从事生、熟铜器铸锻制造的“铜匠铺”而得名。此“铜匠铺”为一张姓人家所开,世代相传,手艺高超。无论儿童饰物、家具配件、生活用品、祭祀器物等无所不能。清代是其鼎盛期,提及“张家铜匠铺”,境内沿汉水各集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后来随着国外“洋瓷”(今已为搪瓷)的进入及玻璃制品的流行,它们便成了许多铜制日常器具的替代品,至民国后期其生意即逐渐落入低潮。到了“砸锅炼钢”及“清收铜器具”的时期,此“铜匠铺”遂彻底改行而成了“补锅匠”。“铜匠铺”的兴衰或曰变迁,亦正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铜匠铺道道儿”被演变而成为“水井道道儿”是民国三十年(1941)以后的事情。也就是与此“道道儿”相毗邻的南边不远处有一个“荷花池”洗澡堂,后半部分与张姓也与此道子相邻。1940年日本轰炸安康前,该澡堂子是靠租用北马道一李姓人家的水井来解决用水问题的。日本轰炸后,因李姓人家要求提高租金,而“荷花池”觉得不划算,遂与张姓相商,在该道道儿与道院巷和去北马道的交汇处另打水井一口,满足并彻底解决了“荷花池”澡堂的用水问题。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姓铜匠铺的变迁以及道子内住户的增多,“水井道道儿”也就约定俗成地被叫出了名。
(之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俊熊锋通讯员李增都)今年以来,安康市财政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逐项明确任务,积极筹措资金,扎实做好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工作。该局合理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全面落实财政扶贫投入机制,围绕脱...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