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越“变”越好 ——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鎮“三变”改革纪实
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推进“三变”改革工作。
“三变”改革促脱贫。
记者 李孝清 通讯员 李锦贤 郑伦萍 文/图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推进“三变”改革工作。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闲置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推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
“变”出新路子
汉滨区晏坝镇位于汉滨区最南端,是典型的边陲小镇。所辖1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136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3860户16353人。全镇现有9个贫困村(社区),在册贫困户1461户4916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基础条件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一直以来,村民以传统方式种地,靠天吃饭。因此,大量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好田好地普遍撂荒,“三留守”人员监管成了工作难题。
201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一抓三建一统揽”的发展战略机遇,盯准闲置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调研后,确定以发展茶叶为主导产业。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先后引进企业10余家,引回在外创业成功人士12人。
该镇围绕“支部+X+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走“三变+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剩余资产及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公司、园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镇已落实土地经营权入股10000余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成立合作社26个,建成茶叶示范村5个。茶园栽植面积达到11200亩,核桃800亩,蛋白桑2000亩,甜心柿子1300亩,中药材800亩,银杏树600亩,拐枣600亩。精心打造出“三带五区”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园”,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推动发展新路子。
“变”出新模式
该镇创新实施“三变”改革方案,以经营主体增效,集体经济壮大,农民长期稳定受益为目标。让沉睡的资源变资入股,既解决了经营主体发展资源紧缺的实际问题,又让集体闲置资产活起来。目前,全镇10村2社区已落实土地经营权入股10000余亩。双涧村、胡家沟村将闲置的敬老院、校舍折股变为资产入股到企业,作为企业的发展厂房,农户和村集体每年可得到固定保底分红。
该镇将政府“拨改投”资金185.2万元,也以农村“三变”改革的投资方式,投资到符合发展条件的经营主体,年可获得分红11万元。
全镇现已入股土地10000亩,保底分红按每亩250元计算,村民年保底分红收益达250万元。如果,五年后保底分红再按30%的动态增长,净增保底分红75万元。
村民将土地入股后,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村民既有了稳定收入,又解决了“三留守”人员监护难的问题。全镇目前现有茶园11200亩,每年园区管护发放工资约1300多万元。
据悉,通过“三变”改革,带动全镇群众1547户3600余人,其中贫困户960余户1800余人。全镇人均增收975元,平均每户可增收1万元,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现已形成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模式。
“变”出新格局
晏坝镇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园”总体发展格局,在做大做强茶叶品牌的同时,还迎合了市场需求,发展见效快、收益好的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农村“三变”改革利益分红,是鼓励勤劳致富,不养懒汉。如果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不得享受分红,促推了新民风建设。
该镇按照区委、区政府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以“区级统筹,镇办组织实施,资金(股金)村有,园区(企业)使用,股份收益固定,贫困户分红受益”的原则,率先探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新格局。
新闻推荐
110厘米“袖珍妈妈” 剖宫产下女婴 填补安康市侏儒产妇行剖宫产麻醉技术空白
填补我市侏儒产妇行剖宫产麻醉技术空白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