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住得稳“新窝”
通讯员 潘学武 杨 莎
随着岚皋县民主镇集镇安置小区的建设逐步完成,搬迁入户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民主镇积极探索“山上建园区、山下建小区、门口建工厂、社区强管理”的举措,让群众搬出大山稳脱贫。
“自己几乎没花钱,就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陈家浜安置点5号楼搬迁户周志华直夸国家政策好。他给笔者算了一笔“搬家账”:“一家5口人,按照国家政策,缴纳1万元,自主装修花费3万元;签订旧房土地腾退协议,可得奖励5万元,足够了!”
“一套新房改变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命运。”民主镇党委书记吴明刚这样感慨。2016年以来,民主镇建设陈家浜、富丽明珠、下河坝3个集镇安置点,建成榨溪、枣树等4个村级安置点,搬迁进县城、进集镇、进新村群众共计2628户8552人。
搬了家,还要能赚了钱,为了让集镇搬迁户钱袋子鼓起来,民主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建设社区工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毛绒玩具、制衣、手套制作、呼叫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4家,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结合创业培训让搬迁户拥有一技之长,通过就地务工,让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休息1小时。底薪加计件工资,好的时候,一天能挣100多元,挣钱的时候,孙子也顺带照顾了。” 51岁的汪学芳是富丽明珠小区的搬迁户,由于年龄与文化程度的限制,以前只能做一些粗重的农活。对如今在毛绒玩具厂里的工作,她显得格外高兴。
农村“搬空了”,空下的田地里却依旧散发着活力。“村民搬进了城里,或去了集镇,或去了外地务工,村里的好土地空了下来,我对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建成猕猴桃园区,我村贫困户也一起跟着受益。”榨溪村党支部书记邱文均是民主镇众多产业大户中的一面旗帜,2017年,他主持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建起了猕猴桃核心园区,带动贫困户125户,带领全村发展1500亩,成为了全县最大的产业龙头园区之一。邱文均也从党支部书记兼任起了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的董事长,做起了猕猴桃生意,如今村民鼓起了腰包,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的民主镇田湾村村民陈复军告诉笔者,“去年种了20亩香椿,虽然搬到了集镇,但还经常到地里管护。今年采头茬,香椿公司到地里收购,一口气卖了100多斤,收入2000多元,土地流转费、园区务工费,还有村集体分红所得,一年下来脱贫没得问题。”
近年来,民主镇把农业园区建在山上,依托“一个市场主体带动、一个园区承载、一个中长期项目支撑、一套利益链接机制运行”的“四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强力打造红润千亩茶叶、田湾千亩香椿、榨溪千亩猕猴桃、库区千亩柑橘等四个航母型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利益链接机制,将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条中,让搬迁户搬得出旧房、腾得出土地,持续稳定增收。
据民主镇农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民主镇现已成功创建市级园区3个,县级园区18个,未来将成为农村活力散发的主力军。除主要产业园区外,魔芋、黄花、白菊、神仙树等新兴产业也悄然登场,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在农业园区逐步兴建的同时,以香椿、茶叶为代表的“短、平、快”产业,已捷足先登实现农产品变现,园区里的茶叶、香椿芽跟随订单式收购及电商平台销售的步伐,走出大山,俨然已成为农民手里的“金饽饽”。
此外,为了让搬迁户记得住“乡愁”,住得稳“新窝”,民主镇持续抓好安置点管理工程,加快安置点绿化、亮化工作,探索搬迁户居住地“社区+物业”管理人和房、原户籍管理林和地的运作模式,一方面,通过稳定原土地、林地等承包权关系,让群众长期受益,打消了群众顾虑。另一方面,通过物业公司的企业化管理,将安置点打造成为“新型社区”,逐步实现安置小区保安、保洁等日常化服务完善,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完备,人居环境整洁优美,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
新闻推荐
本报讯(熊煊)7月9日,岚皋县政协主席唐天舜前往孟石岭镇桃园村等地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在详细了解了桃园村脱贫攻坚工作进...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