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一个“信”字

汉江晨刊 2018-08-14 01:02 大字

□ 孙妙鸿 夏爽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岚皋县蔺河镇刘照元,一位普通老农,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出了诚信的典范,诠释着诚信的深刻内涵。他身上散发的人性光芒,折射出千千万万普通大众以诚立身,铸就诚信的心理趋向和道德传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强。”早在先秦时期,诚信的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充分讨论。据《逸周书》记载:“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阐明邻里乡党之间的交往,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周易》也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君子的修身之道,也离不开“诚信”二字。几千年来,诚信典范层数不穷,古有尾生抱柱、曾子杀猪的诚信典故,今有高龄医生照顾病患家属,出租车司机千里归还财物的诚信故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的成语更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可在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失信现象也屡见不鲜。从拖欠工资、合同违约到偷税漏税、财务造假;从论文抄袭、学历造假到离婚分户、假婚买房;从山寨食品、伪劣玩具到注水猪肉、地沟油,还有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等,一个个看似个案的案件,拷问人们内心良知和道义的准则。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把诚信纯粹当作一种美德,来教育孩子,赞颂他人。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在利益面前,鲜有人主动去践行;另一方面,我们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一个人破坏诚信,只有达到法律制裁的程序,才有人去管,而那些借钱不还、借物不归、承诺不履行、制假售假等等,却没有快速惩戒的戒尺。

诚信是面镜子,也是人们的第二个“身份证”,诚于中,信于外。诚与信既是相关的范畴,又有不同的内涵。诚,关注内在自觉,是内圣之道;信,注重外在实践,是外王之道。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实则合乎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路。内圣,加强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一些人诚信观念和守信意识较为淡薄,与缺乏诚信教育密切相关。要加快文明城市创建步伐,提高人们文明素养,在全社会传播诚信观念,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氛围,从而形成“让我守诚信,变为我要守诚信”的行动自觉。外王,通过制度强制引导。要完善失信惩治制度,建立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从而形成不敢失信的人文环境,真正让诚信成为一种风尚。

新闻推荐

太阳能杀虫灯为岚皋生态农业护航

本报讯(通讯员程良贵熊安成)在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猕猴桃园区和桂花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每到夜晚,田间一盏盏太阳能杀虫灯管发出...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