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青:平凡岗位屡建奇勋的女警花

各界导报 2018-05-22 01:02 大字

  □ 海云 熊煊

  岚皋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2016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工程建设先进集体”,2017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这些骄人业绩的背后,谁又能想到这支队伍的领头人竟是一位年仅37岁的女干警。她就是岚皋县政协常委、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袁昌青。

  如何提高全局经费保障,是袁昌青想的最多、跑的最勤的一件事。2011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开展“210工程”建设,袁昌青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采取专题汇报、书面报告、邀请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视察调研、考察公安机关基础条件、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实施“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专门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套考核办法、一套奖惩措施”的“五个一”工作举措,争取到“210工程”建设资金1800余万元。解决公安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各类困难、问题30余项,并从2012年起,将全县公安机关人年均公用经费从2万元增长到3.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争取无偿划拨机关业务用房、派出所、拘留所建设用地16亩,使得机关业务技术用房终于启动建设。历时三年,位于乐景坪社区、总面积78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业务技术用房于201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市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袁昌青通过多年来对财务工作的实践,建立健全了符合单位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级部门制定印发的有关管理法规和制度收集整理汇编成册,供警务保障民警和各单位领导及内勤学习、执行。在袁昌青的带领下,全体警务保障民警从未发生任何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问题。

  与此同时,袁昌青针对警务保障工作业务量大、头绪多、警力不足的实际,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坚持以“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管理基层、指导工作、统计分析、服务实战”为指导思想,以实现警务保障工作全部业务数据整体存储、网络互联式的管理模式为目标,在2015年初,依托公安内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自行设计、自主开发建设了警务保障信息系统,开创了全省先河,也彻底使警务保障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参加工作18年来,袁昌青以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扎实过硬的业务素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岗位创造了骄人业绩。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民警”,2014年、2015年她所在的警务保障室在全市创佳评差考核中连续夺冠,2016年又被市、县公安机关评为“优秀基层单位”,2016年被县政府评为“巾帼脱贫标兵”荣誉称号,她个人也荣立三等功。

新闻推荐

扶贫路上勇担当 ——陕西高速集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苏怡通讯员陈东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早日破除交通瓶颈,把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镇巴...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