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永续 人性的温情

安康日报 2018-05-14 09:46 大字

[摘要]人性的温情

□ 朱启发

五月,是一个火红的季节。每当这个节点,我们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审视“劳动”二字的分量,向劳动和劳动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尤其是那些走进教科书里的人物更令人难以忘却,他们是“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热情周到服务顾客“一抓准”的张秉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光流逝,当年劳模或已远去,或已白发苍苍,但老去的是年华,不老的是精神。

几十年来,他们经历了从“出大力、流大汗”到“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的转变。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始终不变,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需求。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无论是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都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

“劳模”的关键词是个“模”字,体现了“典型”“楷模”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就是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和知识形态转化为可以感知、体会、触摸的现实生活,展示其时代魅力,大力营造尊崇劳模、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劳模精神是劳动者中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需要广大劳动者对爱岗敬业的执着坚守,争当一名优秀的劳动者。爱岗敬业本来就是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承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岗位可以平凡可以普通。但是只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都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同寻常的业绩。这样,当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劳模精神的实质就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地付出,辛勤地劳作,换来了他人的幸福与美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来实现。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只要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树立“奋斗幸福观”,普通劳动者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正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人性的温情

□ 李安侠

时常想起有关乎人性的话题,不免暗暗自问,何为人性?但生活的阅历总归限制了太多,无法探及其更为深厚的内涵。只能以平日所见、所思、所感浅尝辄止地谈一谈我对人性的见解。

人性,从狭义上是指人本质的心理属性,也是人与世间其它生物相比所特有的属性。费尔巴哈在《未来哲学原理》一书中这样写道:“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实在的东西;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有理性的东西,人乃是理性的尺度。”从中不难看出,人性是理性的前提与基础,唯有人性才能有理性。

前些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了一股热议。现实生活中“扶不扶”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于扶与不扶,大多数人也由曾经的犹豫不决,转为能够主动弯腰搀扶起老人。这何尝不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人性中的一簇光辉。可见,在人性渐渐“沉沦”的同时,不乏有一些人性的光辉渐渐闪现。在这个良莠不齐的社会,无论是人性的沉沦,还是人性光辉的闪现,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只取其一。这也同样不符事物存在双面效果的必然性。那这样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泯灭人性,去做有违良心的事?不是,绝对不是这样。虽然我们无法杜绝人性的沉沦,但至少我们可以多为人性增添一点光辉。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今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卢永根教授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于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为我国农业教育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平日里更是省吃俭用,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捐给了教育和扶贫机构。杨科璋,同样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与卢永根教授不同的是,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消防队指导员。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在危难来临之际,宁愿牺牲性命也要护住怀里最珍贵的“花朵”。无论是卢永根教授,还是杨科璋战士,以及那些像他们一样心中怀揣着大爱的人,无一不代表着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且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洗涤依旧熠熠生辉!

我们都是这大千世界中渺小的一员。或许我们不能像卢永根教授那样为国家做出什么大的贡献,也不能杨科璋那样做出什么舍己为人的壮举。但我们更应该以心中的大爱,去共同谱写人性的光辉篇章!既然无法杜绝人性的沉沦,那就愿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世界多一缕人性的温情与感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 刘应珊

据媒体报报载,预计今年将产生极端天气,各地已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下功夫抓关键环节,强化应急调度与抢险;突出山洪灾害防御和城市防洪防涝,力争做到抢早抢小。

著名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揭示了城市文明奥义。正如“最短的木板决定了一个桶的水量”一样,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睁眼可见美感虽是标尺之一,但更重要的却是那些隐藏在不起眼之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小小下水口,那是城市文明的放大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城市讲文明,肯定要设许多街道下水口,并保证下水道畅通无阻,实际上是社会化文明进程。“下水口”,顾名思义就是下水的口,是一个城市建设最起码的要求,需要全体公民认知并遵守到社会规范、公共秩序之中,保证下雨水能排出去。而绝不能任凭商家、市民为所欲为,任意覆盖或填埋。

最近在某县街道发现,商家或市民任性覆盖或填埋下水口十分严重,本来不多的下水口十有八九被覆盖,名曰是“防蚊蝇、防臭气”。实质上破坏了城市文明,使污水乱流;雨水顺街跑,街道积水很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是个人适应社会的程度。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规则与纪律是社会基础,自由是在规则与纪律约束范围内的自由;而法律的目的是要求全体人从被动守纪律,到自觉地守纪律的过程,即从他律到自律。孔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规矩与纪律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宏大高瞻,安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也要落细落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不乱扔一片废纸、不覆盖或填埋下水口,不破坏街道一块地砖、不踩踏一片草地做起。唯有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观念凝聚为社会共识,城市文明建设才能有成效、有进展、有突破。

罗马之盛,并非一日之功。文明之道,需要“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要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要以“一约既定,万山无阻”的定力与韧力;更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天涯芳草黄开林

□ 王锡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岚皋县作家黄开林先生身上,不唯他新编撰的新版《岚皋县志》,我看到了一个人一辈子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执着和坚持,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和精神;能够一直心无旁骛地用自己的笔书写,能够长时间在冷板凳上记录,这是一种值得敬仰和学习的人生态度和境界。

我所知道的开林先生,早年间他是有机会转换角色、以舞文弄墨为阶“登堂入室”的。但他一直挺着那副不卑不亢的脊梁骨戳在那里,你说他愚钝也好,说他不屑也好,反正他是把持住了,他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写了一辈子的文章。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通过他的文字,满足我对乡情、亲情以及百态人情的需要,在滋养和填补我内心一隅的空白。

近年来社会流行讨论“匠人”精神,黄开林几十年身心不二精益求精醉心于文字书写,渐次铸就了今日之业绩。成就黄开林书写之路的,除了他专心致志的“匠人”精神,还有他的“犟人”性格。一路来,我记忆中的他醉心于写作营造自己的精神王国。

仔细想想,人的旨趣或者说文人的旨趣,常在自以为是和自得其乐之间,沈从文所说的“小庙”不正如此这般吗?捧着自己的信仰努力走的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而天涯芳草,不因为你的热捧关注而盛开,也不因无人识赏而自弃。因为我是本真而不扭曲的,我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和意愿行走于世界的,我乐见也并不排斥和这个世界分享这份价值,用自己的心力增加这世界的光热。我以为,当世间的繁华褪去,这份沉淀下来的本真之乐当为人的价值和乐趣永恒所在。

人生于天地之间,倘若有一颗向善向美之心,就算在犄角旮旯也是能成就自己的乾坤的。黄开林证明了这一点。

冷板凳的滋味不好受,没有内心激荡的热情与专注,几十年如一日做同样的一件事更是艰难,但黄开林是坐住了,他不但坐住了,而且也确实做到了。新版《岚皋县志》编撰,是他几十年功业的一份证明,也是地方文人的一份荣光。我目睹了他的这份成功,并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李永恩

何为“知己”?“知己”就是懂自己,自己最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

知己不同于朋友。朋友讲究的是相互帮助,利益上有共同性,行为上有一致性。知己讲究的是心灵的共鸣,思想上有包容性,情感上有寄托性。成为朋友的,不一定是知己;成为知己的,却一定是朋友。知己以朋友为基础,知己是朋友关系的升华。

知己,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知己有“蓝颜知己”,也有“红颜知己”。拥有知己,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就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拥有了全部!渴望拥有一个知己,会是一个人的不懈追求!

茫茫尘世,漫漫宇宙,如何才能拥有知己?

知己,也许远在天涯,也许近在咫尺;也许很快就会拥有,也许一生都寻觅不着;也许在不经意间,也许是在努力了以后。

成为知己的,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长者,也许是后生;也许是相识多年的,也许是见了一面就有感觉的。

成为知己,讲究的是缘分,注重的是机会。成为知己,要率直坦白,要真诚实在。

有了知己,便有了寄托。成功时,想把快乐让知己分享;寂寞时,想着知己,自己觉得开心。有了知己,觉得天空永远是蓝的,觉得空气永远是香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个世界,事物那么多,喜欢的也多。可最喜欢的,或许只有一个,因为这样,时不时地就会在意关注,就会陶醉回忆。

人也如此,知己多了,就会冷落别的知己,就会导致没知己,充其量只是朋友多。人生一世,应该有个知己。没有的话,千方百计要去寻找。

知己是一颗春芽,是一泓潭水,是一轮明月,是一杯绿茶……知己是宝贝,有了就要珍惜,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新闻推荐

岚皋长街宴闹红乡村游

吃吊罐肉本报安康讯(陈延安吕雷记者吴琛)30余张八仙桌一字形排开,桌上摆放着色香味俱全的岚皋风味小吃和特色佳肴,现场充满着浓浓的活动氛围和强烈的视觉味觉冲击力。热气腾腾的吊罐肉和寓意“碎...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