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价格双轨制时期的肥皂供应票

汉江晨刊 2018-01-16 09:40 大字

清代末期,汉阳牌肥皂、香皂打入安康市场。因属“舶来品”,安康方言把肥皂称“胰子”、香皂称“洋碱”,货郎有这样的叫卖:“梳子篦子、洋碱胰子。”与肥皂、香皂配套打入安康市场的还有景德镇烧造的朱砂红、粉彩、斗彩各式瓷肥皂盒,安康方言称“胰子盒”。肥皂洗涤除渍,简捷方便,香皂洗肌,柔润滑爽,香气宜人。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条肥皂0.22元,那时收入低,大多数人除洗细布白料衣物使用肥皂外,洗床单被套通常延用传统办法,即将皂荚砸碎用烧碱泡水,或灶灰澄水加烧碱,或豆腐浆化烧碱用以洗涤。尽管肥皂凭证供应,但对老百姓生活影响却不大。

计划经济时期的二类商品如肥皂、胶鞋、电壶等44种日用品,不通过市场,由上级公司(省级)实行计划调拨,批发给地、县级公司,纳入凭证供应范围。肥皂凭证供应起步较迟,始于1959年,而终止凭证供应却最晚,直到1992年,安康各县仍实行凭票供应肥皂。

笔者收藏有1990年安康市百货公司发放的肥皂供应票(见图1—1)和岚皋县发放的优惠肥皂票(见图1—2)。其背景是:1990年以后,国家逐步对工业品价格并轨过渡,不分产品产量计划内外,把同一种商品价格分为国家定价和市场调节价。而此时凭票购买的肥皂,即是由国家定价的平价商品。无供应票,就只能多掏腰包,按高出平价30%的价钱购买肥皂。说白了,这也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

1995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各种品牌的洗涤新产品先后面世,传统洗涤办法被彻底摒弃,肥皂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商品。

□ 牛谦才

票证话安康

新闻推荐

岚皋执结两起强制腾迁案

本报讯(通讯员刘华瑜)元旦前夕,岚皋法院首次启用执行指挥中心执结两起强制腾迁房屋案,行动果断迅速高效。郑某系岚皋县人,因民间借贷纠纷被某小额贷款公司诉至法院。2014年4月18日,岚皋法院依法判决郑...

岚皋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岚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