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溢善声
□ 黄开林
就像他的名字,很有活力,也很精神,有一种常人难得一见的清雅之气。再看他递过来的一沓书稿,就想起清风徐来、月白风清这两个词来。
来人叫宋朝清,孟石岭小学的教师。“我也当了三个月的老师,比你多两个字,叫代理教师。我38岁出版《巴山女儿红》,你32岁就准备出书,比我厉害得多。”这时的宋朝清虽然略显腼腆,却放松了许多,说一句:老师鼓励。
我在一篇小文里写道:文章体己事,写完好去玩。说穿了,写作总归是个人的事,或者说是私密的事,别人攒不上劲,想帮也帮不上忙。一些文学青年问我写作技巧,往往无言以对,实在要说,只能谈一点甘苦得失,私人体会。写作与文化程度无关,也与爱好的时间长短无关,主要是尽可能地张扬个性。要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光靠吃苦、勤奋、锲而不舍也不奏效,还得有悟性,或者说是比常人多那么一点点灵慧。
小伙子不住地点头,我叫他坐下烤火,喝茶的间隙,顺便翻了一下打印的文稿。第一辑就是相约公益,这让我大感意外,到底是诗歌、散文呢,还是新闻?看了几篇,方知文字的分量,分不清文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流溢着爱意和善声。
“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只能春节回家一趟,甚至有的多年不回。有的母亲因忍受不了贫困,在孩子年幼时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这些孩子大多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还有些被寄养在亲戚家。亲情的缺失,使得孩子们性格内向、胆怯、孤僻,甚至自闭。”这是怜惜,是心痛,更是酸楚。宋朝清教学之余心情压抑,沉重,放弃许多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甚至舍弃个人爱好和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怀着救赎和道义,一腔青春的热血,上下奔走,左右呼号,群发微信,求助社会。10元、20元、30元、50元、100元,爱心红包蜂拥而至,一点小爱心,解决大问题,真可谓聚细沙而成高塔、积小善而成大德也。
有了钱,还得有精力,有担当,还要愿意付出。不同于过去的家访,也不像现在的家长会,得既像老师,又像兄弟姐妹,更要像父亲母亲,是一个多元复合体,不管是什么身份,都离不开爱和善。这样的年轻人还不是很多,特别是我们的业余作者当中。有时间都想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公益,来日方长,等老了再说吧。其实,践行过良善,自己就有温度,文字就有暖意,通过个人著述将这种温度扩散出去,世间闪现的每一丝善念就能长存远播。社会需要这样的乐善好施,弱势群体需要这样的热心快肠,这样的善行一多,整个社会就会和风荡漾,温暖如春。
爸爸的样子,他记不清楚,因为在他的记忆还不成熟时,爸爸就走了。他知道爸爸这个称呼,但是爸爸永远是个模糊的影子。没有爸爸的孩子,他的生活、他的成长、他的性格、他的未来,他的一切呢?这是宋朝清笔下滚烫的文字,有怜悯,更有拷问。这就是说,做慈善,献爱心,并不影响写作,或许写得更有感情,更富内涵。
每一个人都有记忆,有些会一时忘记,有的会刻骨铭心。苦难的记忆往往会成为向上向善的能量,成为奋斗不息的动力。宋朝清经历的人生坎坷,曾经的一贫如洗,鞭策他努力,责令他奋起,在人生的层面上,这些记忆会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一定是人生百味,还有亲情无限。
公允地说,宋朝清笔下的文字还不老到,还不圆熟,题材广泛故而显得博学,诗书画文是才子的必备之功,而要真正达到事事兼善,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好在,小伙子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提升的空间很大,只要继续发力,登上高峰不是没有可能。
宋朝清有一网名,叫岚峰朝文天下。岚峰者,岚皋的一座山也!希望小伙子无论做公益还是写文章,都要有青山依旧在的情怀,一览众山小的胸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富琨)9月11日,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向岚皋县发来贺信,对岚皋发展魔芋产业经验荣登《人民日报》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岚皋县魔芋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同时,全国富硒魔芋科技创新研讨会也...
岚皋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