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岚皋:精神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安康日报 2017-09-06 10:46 大字

通讯员陈洪海 陈延安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自己再不加紧干,就说不过去了!”8月22日,笔者来到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见到了正在接天莲叶间清理杂草的寇安富。他左手拄着拐棍,右腿一半陷进了泥里,泥浆沾满了裤腿、衣袖和布满汗珠的额头,等他抬起头来,笔者看到了那张灿烂的笑脸。

左腿伤残、靠着拐杖和右腿支撑、一只手劳作的寇安富,这些年来从没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硬是靠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与妻子一道,每年种植有机莲藕和大米,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不仅送出了两位大学生,还在政府帮助下盖起了楼房,如今已成为岚皋家喻户晓的脱贫励志典型。

扶贫先扶志。2016年以来,岚皋通过树典型、重扶持、抓治理等途径实施精神扶贫,助力勤劳脱贫,全县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的群众达30余户,200余人主动放弃争当贫困户,600余人通过说服教育不再争当贫困户。

树典型,勤劳脱贫有榜样

前不久,在岚皋广泛传播着一个故事:“‘羊嫂\’刘成兰的脱贫劲儿”。这位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在丈夫重病、儿子上高中的情况下,一人养了103只羊、5头猪,种了15亩地,凭着吃苦耐劳撑起了整个家。

刘成兰是岚皋众多群众典型中的一个。去年以来,岚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多达10余个类型的评优树模活动。其中,针对等靠要思想,开展了“自强脱贫标兵”、“勤劳致富典型”评选活动;针对乱办酒席收礼之风,开展了“移风易俗新村”、“新民风建设先进村”评选活动。

据统计,一年多来,岚皋在各行各业累计评选出先进典型200余人,其中“自强脱贫标兵”和“勤劳致富典型”130人,实现了村村都有。12个村被列为新民风建设先进村,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一个集体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0余人获省级扶贫类表彰。

心中有榜样,行动才有力量。为让典型更加深入人心,岚皋大力开展讲好典型故事、传播自强精神和健全关爱机制三项行动,通过网络、微信、电视、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让自强脱贫典型得荣誉、享尊重、受关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城关镇万家村贫困户王安新便是受感召者之一。几年前,妻子离他而去,他一度变得颓废,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一天无所事事。这两年,在寇安富、刘成兰等典型的感召下,他毅然决定振作起来,如今40亩烤烟已大获丰收,圈里羊肥牛壮,庄稼长势良好。

“广泛树立和宣传典型,是实施精神扶贫助力勤劳脱贫的突破口。树一个典型,带一方群众,形成自强不息、勤奋刻苦、厚德向上的良好风尚,进而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催生新动力、凝聚正能量。”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

重扶持,勤劳脱贫得实惠

“这么好的扶持上哪儿找?只要自己再稍稍努力,哪愁挣不到钱?哪有日子过不好的?”蔺河镇蒋家关村邹武平望着槐树林下自家那郁郁葱葱的魔芋笑开了花。

今年38岁的邹武平,过去一直在外打工,没挣到什么钱,还患上了骨髓炎。回家后,无所事事,在当地发展魔芋种植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他看不上这个“种地”活。去年,镇村根据贫困户实际困难及需求,从地块、籽种、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准帮扶,当年就有了很好的收益。

邹武平眼红了,心动了,找到村上要求种魔芋。今年,村合作社流转的槐树林免费分给他30亩,魔芋公司又支持他10400元用于购种和请工。如今,邹武平看到眼前魔芋的好长势,已经估摸着收入:至少可收鲜芋1万斤,收入两万元。

邹武平从“不动”到“行动”得实惠,缘于岚皋大力扶持优势产业的政策设计。2016年,《岚皋县产业脱贫扶持办法》出台,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扶贫企业、园区、合作社,给予金融、资本、项目扶持以及用工等奖励,并明确新兴经营主体反哺贫困户的比例。 (下转四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

新闻推荐

岚皋县众达园区引领产业脱贫

本报讯(记者王吉友李军武)7月以来,岚皋县南宫山镇展望村活动室前,每天中午众达现代农业园区(岚皋县众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李力民都会开着一白色小轿车来收购鲜黄花。原来,园区积极参与...

岚皋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岚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