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捐资助学让爱传递 ——陕西移动“爱心100”助学行动见闻

阳光报 2017-08-25 01:08 大字

新华社客户端西安8月21日电(何双)立秋前夕,刚刚结束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刘存艳从咸阳回到老家安康市岚皋县。作为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这次暑期实践,让她收获很多。“我也是被别人帮助过的人,我也想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从大山里走出来。”刘存艳如是说。

来自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爱国村四组的刘存艳,2016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陕西科技大学录取。由于家里穷,她曾有过放弃上学的念头。是陕西移动“爱心100”的助学宣传短信,让她看到了希望。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她申报了“爱心100”助学金,并最终获得了资助,成为2016年岚皋籍“爱心100”三名受助学生代表之一。

今年7月15日,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启动2017年“爱心100”助学行动,资助陕西省内500名应届贫困大学生。这是该活动连续开展的第12个年头。“爱心100”助学行动由中国移动陕西公司发起,并联合团省委、省教育厅、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移动陕西公司率先出资80万元,公司的广大员工也积极捐款。

陕西移动安康岚皋分公司综合部主任杨铮是“爱心100”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2006年,他调入移动岚皋分公司,12年来一直参与“爱心100”公益活动。“从2006年到2016年,‘爱心100’累计募捐爱心资金2035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5516人,在当地已经资助大学生38人。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很荣幸,因为有5000多名大学生从这项行动中受益。”杨铮说。

和杨铮一样,陕西移动安康城区分公司综合部经理王新安也是连续12年参与了“爱心100”助学行动。12年来,他和同事走访了300多个村组500余户学生家庭,驱车行程4000多公里,步行200余公里,既是活动的组织执行者,也是捐款者。“安康位于陕南秦巴山区,10个县区中有9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汉滨区,每年都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考上大学,他们不仅是自己家人,甚至是一个村庄父老乡亲的寄托。是‘爱心100’助学行动,让寒门学子圆梦大学,通过读书改变了自身命运。”王新安说。

共青团陕西省委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乌钢表示,“爱心100”助学行动作为国家“奖、免、贷”政策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彰显了中国移动追求卓越、勇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精神。同时,活动倡导人们向上向善,在引领社会风气中发挥了积极作用。G4

记者 曹晏 张磊

新闻推荐

罗克华的致富路

岚皋县石门镇芙蓉村59岁贫困户罗克华,在各方帮扶力量的协助下,靠自己勤劳双手和艰苦奋斗精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养殖土鸡1000余只,成为芙蓉村产业大户。2007年的一场矿难改变了罗克华的人生轨迹,胸腔骨...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