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创森”
安康“创森”:党睿 摄生活更美好绿色发展
一场 的接力赛
一份让百姓的答卷
□ 记者 刘锐萍
党睿 摄
一个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森林、湿地为主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自2004年国家正式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响应和支持。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的170多个城市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其中建设成效显著的118个城市已经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中央把森林城市正式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标志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安康作为陕西省光、热、水和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无论是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功能定位还是在生态资源方面的后发优势,似乎都注定了我们具有创建森林城市的先决条件。
2012年,安康市明确提出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融入园林城市创建同步实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14年1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了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大会,制定了《安康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创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从此拉开了一场从上到下的“创森”战役。
在此“战役”中,安康市不断交出优秀答卷:市域森林覆盖率位居西北前列、山林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示范、山水相依成为城市底色、“天然植物基因库”美誉远播、空气水质质量持续向好。
6年“长跑”, 安康市19项创森量化指标和21项定性指标已全部达标,今年4月,顺利通过了省林业厅组织的省级综合评定,并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2017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行列,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已全力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终极“大考”。
成绩的背后,是决策者不断打破机制体制的掣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是全市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共同参与的勇气和力量。
一年接着一年干 秦巴汉水见证绿色之变
2010年,安康市曾经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全国十大宜居小城,入选理由是:这个城市有一种低调温暖的美丽,随意而不杂乱,安静却不沉默。她不排外,不冷淡,没有钢筋水泥的环抱,却坐拥真正的绿树蓝天,作为一个小城,安康有着一座城市的本分——让生活更美好。
为打造这样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高度融合,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安康历届班子带领全体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
2004年,安康市开始实施瀛湖核心区绿化治理,提出“党政领导包山头,林业局长啃骨头”和“大坑大苗,一次成林”的工程化造林措施,要求在“三沿三周边”(公路、铁路、江河库塘沿线沿岸,城区、集镇、景区景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和生态脆弱地带每人每年包抓100-300亩高标准造林示范点。当年市直、区直帮扶包抓单位达20个。 2006年安康市将瀛湖核心区绿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推向整个大瀛湖。市直部门增加到66个,区直增加到60个。200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安康中心城市周边山体绿化工程,工程按照“大坑大苗、一次成林”、“一年造林,四年管护,五年达效”的要求,覆盖汉滨区一江两岸14个镇办31个村 。八年来,累计安排市直和中省驻安单位参与工程建设564个(次),包抓干部454人(次)。工程累计投入资金9700多万元。
此外,近10年来,每年植树节前夕,安康市“四大”班子领导都会带头植树。同时按照“一年栽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要求,安康市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森林资源总量得到快速扩张,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以来,全市完成造林绿化333.97万亩,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近5000万株,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5%,为国家森林城市的顺利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接着一年干,成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理念。
向山林进军 增绿又添“金”
“创森”启动之初,安康市就坚持把城市绿起来和百姓富起来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特别是2012年,安康市成立了园区领导小组后,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有效盘活林业生态资源,着力培育林业生态产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广泛吸纳社会工商资本投入林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共促山林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
同时,市财政每年拿出山林经济奖励资金1000余万元,各级政府及部门累计(2011年—2016年)奖补及捆绑项目资金达36多亿元,撬动和吸引业主投资林业建设资金52.38亿元;新建特色经济林240.21万亩,全市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769.57万亩,其中茶叶76.44万亩、核桃155.4万亩,培育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2个(岚皋县、宁陕县);全市在建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达到242个,发展涉林企业36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87个,认定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3家,初步形成 “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推进了过去的大林业、小产业向现在的培育大资源、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转变。
身边增绿 让老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安康市市域森林覆盖率高达65%,远超35%的国家森林城市指标,镇坪、宁陕等人口稀少的地方竟高达80%、90%以上。而在汉江两岸、中心城区、月河川道和城镇周边这样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市民身边既缺绿意也缺绿景。
“创森”启动以来,为了补齐市民身边缺绿缺景这一短板,安康市不断推进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在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和城镇、社区、景区周边实施植树造林。其中千里绿色长廊工程在安康市境内四条高速、三条国道、五条省道及三条铁路沿线直观坡面造林74.1万亩,汉江绿化治理工程在7个县区41个镇办沿江直观坡面造林30.99万亩、封山育林21.89万亩,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实施万亩林、在集镇周边实施千亩林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建成城周绿色屏障24.36万亩。在中心城区按照“江南攻难点、江北抓提升、两岸搞续建、周边扩面积、绿化进万家”的要求,新建公园绿地24个,改扩建公园绿地8个,建成街头绿地游园79个,在全市建成区增加绿地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9平方米,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18.4亿元,一举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全覆盖。
从2012年提出“创森”到目前即将接受验收,安康市“创森”走过了6个年头,6年来,安康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连续靠前,外来游客的接待量不断提升,山林经济、产业发展让老百姓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正如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斌所言: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绿色的林产品等等都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森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牌子,而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践证明,6年来的 “创森”建设,不仅改变了我们这座城市的面貌,而且让老百姓的生态理念不断增强。我们就是不仅要把绿色植在大地上,还要植进人民群众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秦巴明珠”擦得更亮,才能为 “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不断助彩!
林江 摄
马玉龙 摄
市花紫薇
紫薇,别名:百日花、满堂红、痒痒树,属千屈菜科。
市树香樟
香樟树,别名:樟树、香樟、樟木,属常绿大乔木。
邵向东 摄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王斌通讯员叶明星陆茜)“一元变十元,十元变一百元。”这种骗术让不少群众信以为真。日前,两男子假扮“神僧”和“路人”,在岚皋县官元镇合谋诈骗一村民两万余元。7月1日早晨,岚皋县官元镇...
岚皋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岚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