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系统思维引领社区治理新气象 ——岚皋以“三个三”机制推进城市基层党建
[摘要]——岚皋以“三个三”机制推进城市基层党建
通讯员 陈洪海 苏云 吕雷
岚皋县城关镇号房湾社区常住人口10723人,流动人口2980余人,向外流出党员23人。社区“两委”只有7人,平时工作以便民事项初审和帮办代办为主,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在履行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两项基本职能上显得力不从心。与号房湾类似,县城其他5个社区有“两委”干部33名,辖区人口却有3.5万余人,服务资源不足与群众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比较突出。
问题倒逼创新。2016年开始,岚皋县直面矛盾,强化“党建+”系统思维,建立以县级城市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1+2”(“1”是社区党支部,“2”是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组织为主的“党建三级共联体系”,开展网格化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文化服务“三项服务共建行动”,健全服务信息、服务资源、联建成效“三项共享机制”,将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组织有效地统揽起来,形成城市基层党建“三个三”机制,开启了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思路。
怎样共联?以党组织为纽带建立“三级共联体系”
4月21日,在号房湾社区,一场社区党支部和19个驻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的“供需对接会”正在召开。支部书记张晓印抛出需求清单:现场招聘11名街楼院长。号房湾社区有13条街道、25个居民小区楼院,需要38个街楼院长岗位,社区党员担任27个,空缺的要向驻社区单位求援。“街楼院长”一没有级别,二没有工资,三还事儿多,既要“白干”,还要“能干”。
2015年,岚皋成立城市社区工委,城关镇党委书记兼任主任,驻社区的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各领域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兼任副主任和委员,原本隶属不同、级别不一、性质各异的各类组织,以党组织为纽带兼容到了一起,每半年开一次会,协商解决6个社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正是在社区工委的统筹下,号房湾11个需要“白干”的岗位,在当天半个小时内,就被参会的机关党支部认领了。
肖家坝社区的陈洪国是一名新进城居民。今年64岁,体弱多病,家庭困难,急需找一份工作。社区党支部了解后,立即向社工委反映。社工委又将其“打包”给安居物业公司党支部办理。作为非公企业的安居物业,第一时间上门联系陈洪国,对其培训后,安排到湖滨花园小区担任门卫,月工资1500元,生活有了稳定依靠。
社工委是城市基层党建“三级共联体系”重要的中间环节。上一环节是全县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和非公社会组织党工委为成员单位;下一环节是社区“1+2”组织,也就是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服务站。联席会负责谋全局、定大事;社区工委主要是统筹协调,给驻社区各类组织派任务、定指标,集中力量帮社区办实事;社区“1+2”组织重点是把群众需求收集起来,为驻社区各类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创载体、搞活动,整合社区力量办好大家的事。
怎样共建?以落实组织生活为途径实施“三项共建服务”
每到5.1劳动节,肖家坝社区都会组织一场联谊晚会。晚会由16个各级各类党组织联合举办,演员以机关干部为主。特别之处在于,晚会牵头组织者是级别最低的肖家坝社区党支部,出节目的是12个县直科级部门和3个非公企业。下级组织上级,社区统筹非公企业,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妍通讯员廖垚吕雷)“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内的村卫生室配置1名乡村医生;超过1000人的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