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岚皋:绿了青山富了民

陕西日报 2017-05-17 07:30 大字
   本报记者 郑斐 通讯员 徐佳 祝捷

  日前,记者在岚皋县采访时,蔺河镇蒋家关村六组的贫困户刘国友给我们掰着指头算了笔账,他家的魔芋地,去年卖了2万多元的魔芋,护林员一年工资5000元,再加上管护补偿费,靠护林、栽树、林下种植,老刘全年收入接近3万元。

  县农林科技局局长周春栋说,生态补偿激励一批、生态管护解决一批、林下经济带动一批,生态建设不仅为岚皋县4万余贫困群众带去了就业机会,还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绿色增值资产,群众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生态的红利。

  生态效益补偿

  大道河镇月池台村的贫困户马银春家里种了8亩多橘子,一年可收入5000多元,退耕还林加上50亩公益林又是个4000元,算上护林员的5000元工资和打零工收入,老马一年收入少说有两万元。

  为帮助贫困户增收,岚皋县按照优先安排贫困村和退耕还林空白村的原则,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摸底调查。同时,为让贫困户直接受益,减少中间环节,在全面精确丈量公益林面积后,将补偿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兑付到贫困户手中。

  县农林科技局副局长徐佳介绍说,“岚皋大多数贫困户家中都有几亩林地和耕地,每年只要及时将补偿金兑现到位,就能给贫困户解决部分问题。”

  2016年,岚皋县7371户家庭获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0233户贫困家庭实施退耕还林,兑现到贫困户的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256万元。

  生态管护扶持

  岚皋森林覆盖率达78.6%,拥有林地230万亩。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岚皋县在省市下达国家生态护林员扶贫专项资金160万元的基础上,统筹配套了90万元天然林保护管护费和50万元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公共管护费,按人均5000元的标准,为600名贫困户安排了护林员工作。

  53岁的刘国友和儿子刘飞,2005年在山西挖煤时砸伤了腔子骨和腰杆,儿子刘飞的脊椎神经也受了伤,贷了十几万元,因病致了贫。去年,老刘被镇上聘请为护林员,年薪5000元,算上补植补种、管护山林开的人工工资,一年也有1万元左右,吃喝用度基本够了。

  为了解决护林员工作繁重、量大面广的问题,去年岚皋县投资25.2万元,创新制作了天保管理APP平台。平台将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与天保管护工作有机结合,护林员只要手机下载安装,联网后就能实现移动办公,可随时随地进行上传巡查日志和现场照片。管理方对上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回复,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林区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预防、古树名木管护、林地管理、护林员定位等信息,极大提高了护林员和管理者双方的工作效率,也简便了工作方法。

  同时,岚皋县对护林员的聘用实行动态管理,护林员脱贫后如有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将退出护林工作,由其他贫困户来接替,实现了逐步脱贫目的。

  林下经济带动

  南宫山镇地处4A级国家森林公园南宫山旅游景区,山大人稀,野生花草种类繁多,南宫山镇花里村八组的贫困户张有道搞林下养蜂,蜂蜜香甜无杂质,一年下来,120桶蜂蜜供不应求,纯利润达到8万元。用老张的话说,今年算是回了本,到了明年,就是纯利润了。

  2015年,岚皋县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两年来,他们充分利用林荫空间,以“五园”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林下魔芋、林下养蜂、林下畜禽、林下中药材和林下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带动全县培育速生林、核桃、生漆、茶叶、苗木花卉等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发展林下产业大户1640户,培育农、林场主115个,有效实现了贫困户致富增收。

  同时,岚皋县定期开展各类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借助各类经贸平台,引进种植、养殖规模公司,打造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主,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养殖体系,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30万亩,实现产值4.5亿元,林下经济收入占农民收入35%,林下经济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

  截至去年年底,岚皋共有22家企业,28家园区,256家合作社,128家农、林场与4300户贫困户签订了订单销售、劳务用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林地租赁等协议。累计流转贫困户土地0.8万亩、林地1.2万亩,支付租金620万元。聘用贫困户劳力6000余人,支付劳务工资6000余万元,人均增收4100元。

新闻推荐

采访中,很多人因为经济困难放弃了对残疾儿童的治疗,很多人因为精力不济也停止了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还有绝大多数人一直在承受着经济和情感的重压,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本报记者杜瑶2月27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公布,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责任。值得关注的是,《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

岚皋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岚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