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岚皋大学生兴起创业潮

陕西日报 2017-02-23 10:25 大字
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陈延安

从“孔雀东南飞”,到不再做“迁徙的候鸟”,近年来,岚皋县无数经历了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怀揣梦想,纷纷返乡,兴起一股创业潮。

前几天,岚皋县大雨滂沱,蔺河电站库区湖岸,一名年轻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单臂挂在岩壁上,用一只手为养鱼的网箱解锚绳。他叫邹鹏,今年31岁,土生土长的岚皋人。

6年前,邹鹏从西安欧亚学院毕业后毅然回乡创业,建起一座标准化网箱养鱼基地,如今年产值超过100万元。邹鹏告诉记者:“大城市好是好,但不是咱的家乡,我不想再做迁徙的候鸟。”

养鱼是个辛苦的活儿。生产期主要在夏季,每天要在火红的太阳下、潮热的水面上,蒸烤七八个小时,种草、扛料、喂鱼。出产期主要在冬季,为了取鱼、清网、补网,经常要迎着凛冽的寒风,下到冰冷刺骨的水中,一泡就是几小时。如今,邹鹏不仅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而且还常常沉醉于清波流水、鱼翔鹭飞中。

近年来,岚皋县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扶持。采取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等方式。高校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的,分别最高可享受10万元和50万元全贴息贷款。免费对有意愿创业就业大学生提供水暖、厨师、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并提供食宿补贴。对进入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7200元租金补贴、2000元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创办实体3年以上的,还可获得各类补贴12200元。目前,全县已累计向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全贴息贷款80笔707万元,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创业培训(SYB)150人。

孟石岭镇幼儿园园长张超,从安康师范学校幼教专业毕业后,回乡创办了镇“黄庭幼儿园”。在创业初期,张超白天和工人一起挖土方、抬石头、扛木料、砌坎子、挑灰浆、背水泥、装水电,晚上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筹钱。那时,他背上被水泥和汗水浸蚀后,不知脱了多少层皮;几次累得昏倒在运木料路上和建筑施工地;手指头被搅拌机碾破,曾做过植入肚皮寄养术……如今,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幼儿园,接纳娃娃200多人,解决了全镇“入托难”问题。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华感触地说,大学生知识面广,头脑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能够吃苦受累,做起生意来,都能获得成功。

岚皋县天音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黄艳,虽然创业横亘着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重重大山,但诚信却是最大的金字招牌,曾让她一次次起死回生。8年前,这位女大学生几经周折,办起了电脑组装销售门店,白天店里忙,晚上忙学习,深夜忙家务。

有一次,10多个客户向她反映电脑自动关机问题。经黄艳检修后发现,原来是电源系统出了问题。于是,她从西安进回120套电源设备,但是,若全部更换就意味着自己要亏损24万元,若不换,客户就要蒙受损失。怎么办?她陷入到纠结之中。最后,为了诚信,她停下所有订单,集中精力和资金为客户更换问题主机,赢得了客户高度赞扬。此举她虽然损失惨重,但却赢得客户的信赖。前来买她电脑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多,黄艳和她的“天音”更是在岚皋走红。

岚皋返乡创业大学生,一改“单打独斗”,纷纷“抱团发展”,开辟网上销售市场,注重生产创新,采取“公司+农户(个体)”经营模式,涌现出一批像邹鹏的“无底鲜鱼运输船”、余水平的“猪-沼-菜”半自动循环生产链、李停刚的“大改小收入增倍蜜巢”等典型。

新闻推荐

邱祖成的搬迁脱贫年

前后都是田地,周边是山。一座平房,三间。白白的墙,青青的瓦,还有蓝蓝的天。与这些交相辉映和更加夺目的,是挑梁上挂着的四个大红灯笼,里里外外、门门窗窗都红通通的对联,以及客厅美观、大气、喜庆的红色...

岚皋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岚皋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