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飞地经济”走出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经济“双赢”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李勇 陈晨
在允许开发的地方划出一块区域,提供给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来使用。有了这块“飞地”,生态地区的发展渴求得以承载,环境也得到保护。这听上去颇有些奇妙的发展方式,正在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成为现实。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陕西省安康市近年来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土地集约、产业聚集,打破行政区划对资源配置的限制,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赢取“生态红利”。
“地无百亩平”的安康白河县就曾面临保生态与求发展的“两难”尴尬:全县29.5万亩耕地被700多条沟壑分割成25万块挂在崇山峻岭之间,依山而建的县委大院甚至无法开进一辆汽车。可为了招商引资,过去白河也曾削平3座山、改道4条河,仅仅换来1000余亩平整土地,每亩地的平整费用却高达20万元。
现实困境倒逼出破解之道。2013年起,安康提出“全域安康”理念,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土地资源集中、允许开发的月河川道和安康高新区等地划出多个“飞入地”,而限制开发的5个生态县作为“飞出地”,将工业开发和招商项目落户于“飞入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机制,实现二者间的合作共赢。
“飞地经济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工业增加值等考核指标,前5年全部计入‘飞出地\’,5年后‘飞出地\’和‘飞入地\’按7:3比例分享。”安康市发改委“飞地办”负责人姚青臻介绍说。
截至目前,安康5个县的“飞地经济”园区均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93亿元,签约项目49户,落地建设项目14户。其中,立地条件最差的白河县将12家引入“飞地”,产能均达百万件套的一家制衣企业和一家制鞋企业今年将入园投产。
占地3700亩的安康高新飞地经济园区,是白河、岚皋、镇坪三县的“飞入地”。记者在这里看到,园区内土地平整,主干道已全线贯通,一些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中。
落户于此的陕西小川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红梅说,企业2015年初被镇坪县政府从西安引进,当年投产即实现盈利,今年到目前销售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如果没有飞地园区,我们肯定不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镇坪落户,那样的话成本太高了!”
“飞地”改变了生态脆弱县的传统发展版图。岚皋县副县长郭国安告诉记者,岚皋县城现有一个工业园区,“号称”有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实际仅有200余亩可用于修建厂房。受土地限制,企业难以扩大规模,加之岚皋位置偏远、物流成本高企,不少都动了离开的念头。
从事排污设备制造的兴瑞达管材有限公司2014年从重庆落户岚皋,企业年产值8000多万元,可解决近百人就业。最近,企业负责人多次找到郭国安,想要搬进“飞地”。“岚皋飞地园区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即将投入(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熊锋通讯员周瑞儒)11月17日,“首届安康我最喜爱的十大杰出警察”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岚皋举行。报告会上,6名来自安康公安战线的青年干警深情讲述岚皋县公安局民警杨大平等六位杰出警察...
岚皋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岚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