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等病人”变为“上门送服务” ——汉阴县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陕西日报 2018-07-15 06:3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国星 通讯员 刘勇

  每户贫困家庭都有一名签约医生,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里,让“群众去看病”变为“医生去诊疗”,这样一来,群众就不再为看病而折腾。

  近年来,安康市汉阴县积极探索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以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主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签约团队和电子化签约为技术支撑、以乡村医生为服务主体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用健康扶贫工作激活镇村医疗服务内生动力的目标。

  截至目前,汉阴县共签约88659人,签约率为35.8%,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为60.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803户58491人,签约率为100%。

  村卫生室变身小医院

  “你看,现在这卫生室环境多好,设备多齐全,就像是一个小医院。”7月2日,在汉阴县漩涡镇群英村的村卫生室里,村民孙学前高兴地说。

  在村卫生室里,各种药品、设备齐全,还设置有独立的诊断、注射、观察、药房等科室。“感谢政府给了村卫生室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村医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我们一定安心给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汉阴县城关镇三坪村村卫生室村医陈三平告诉记者。

  汉阴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陈乾志表示,汉阴县先后投入445万元为辖区14所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在30个贫困村建成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并明确提出村卫生室是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村医是乡镇卫生院职工。此外,该县将村医年工资从3万元提升至6万元,并为他们统一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了村医从“赤脚医生”到“正规军”的转变。这些举措坚定了村医扎根山区、服务基层群众的信心。

  把困难群众当亲友对待

  “我们要自备食材在贫困户家中吃一顿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清扫,与贫困户合影并赠送一张全家福相片,为贫困户办一件实事。”汉阴县卫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汉阴县针对贫困群众开展的“天使扶贫行动”和“四个一心连心活动”。

  作为家庭签约医生,陈三平几乎每天都在贫困群众的家中忙碌着。他说:“家庭签约医生要为贫困人口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的原则,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免费送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医疗服务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换为主动服务,使医务人员真正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当朋友。”陈乾志坚定地说道。

  据了解,汉阴县通过对乡村医生实行竞聘上岗加业务培训,加强了村医队伍建设,提升了签约服务质量。汉阴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与镇卫生院合作,组成了两大医联体,定期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巡诊,以责任医师团队方式全面开展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汉阴县因病致贫户已减少了260户,患病人口减少了1588人,贫困人口患病率已降至6.9%。

  贫困群众不再为看病难犯愁

  如今,汉阴县的村卫生室就医方便、药价低廉、疗效也好,已经成为村民看病、买药的首选。村民不再为一些小病专门去大医院。

  为了减轻村民的看病负担,汉阴县组建了101个责任医师签约服务团队。该团队采取“1+N”服务模式(即1名全科医生+1名医务人员+1名公共卫生人员+村医)。该团队通过手机APP实行电子化签约服务,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制订服务随访方案。同时,根据群众健康需求,该团队按照急慢分治原则,主动帮群众联系相关医院,由“开门等病人”转变为“上门送服务”。

  此外,汉阴县还推出了“1+1+1”的组合签约模式。群众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可以同时选择签约一个村卫生室、一所乡镇卫生院、一所二级医院。在这个组合里,群众可依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在组合之外就诊的,可经过家庭医生或乡镇卫生院办理转诊手续。

新闻推荐

汉阴:让家乡河水清景更美

 本报记者齐卉通讯员刘定龙  安康市环保局近日发布消息显示,2018年1月至4月,月河汉阴段三同村出境断...

汉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